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3-21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银江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3月12日

 

(2019.2)东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7日在东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凌永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区委十届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稳中快进、高位提升”的工作基调,夯实“两保一强”【1】,构建“一区两翼”【2】新格局,发力“招商引资年、资金争取年、工业提质年、环境提升年”建设,团结奋进、狠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全年(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2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50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1亿元,增长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9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3元,增长8.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

  一、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

  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实现工业增加值229.86亿元,增长6.8%;完成工业投资52.4亿元,技改投资63.95亿元;实现地企协作贸易额25.4亿元;新增升规入统企业5家。杰地科技加快建设,攀钢棒线材项目达产达效,传统产业夯实壮大;目伦石墨新材料开工建设,恒珲球形钛粉建成投产,新兴产业加快落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高梁坪污水处理厂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收储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60余亩,园区承载力显著增强。

  服务业放量升级。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08.76亿元,增长8.6%。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产业园产业层级进一步提升,入驻企业达到279户,交易额超18亿元。钢城经贸大厦等商务楼宇集聚效应显现,华芝万象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加速崛起。全市首个公益性菜市场建成营业,新增社区便民服务店18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形成。啤酒节、汽车展等传统节会渐成品牌,成功举办首届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2.82亿元,增长20.37%。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94亿元,同比增长59%。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实现一产增加值7067万元,增长4.0%。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茂林辣木项目竣工投产,华兴葡萄农庄加快实施,安国枣园休闲农庄初具规模,现代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成功完成8个市级四好村、9个益农信息社建设,阿署达村荣获四川省“十佳产业兴旺村”称号,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建成。

  康养产业势头良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盛泰康复医院等22个市、区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康养+”产业不断夯实。6大类钛系列产品、1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在各级媒体次第亮相,打造特色康养品牌初见成效。建成健康社区、家庭、企业98个,四川康养旅游研究院落户东区,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获评南丁格尔·启航计划先锋合作院校奖。全年接待康养旅游人次563万,“阳光康养”辐射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力推进“项目年”建设,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251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210个,三年滚动计划项目115个。完善重点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重点项目133个,总投资额522.99亿元,拉动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长森工贸异地技改扩能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宏悦妇儿医院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投资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二、三大攻坚战实现新突破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开源节流,综合债务率降至100%以内。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82件,不稳定隐患预警率达100%。开展网络订餐等15个重点环节专项治理行动,有力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实施安全生产“一张图、一张表”【3】监管模式,顺利完成杰迪、中启尾矿库闭库。天娇名都顺利复工,房地产领域矛盾化解持续推进。平稳渡过防汛、防火关键期。

  持续做好精准扶低。在低收入群体全部达到家庭人均月收入880元或实际享有同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制度不变、措施不减,持续做好精准扶低延续帮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医疗、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精准扶低工作由攻坚向常态转变。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成30个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从严治理辖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完成易普力煤改生物质等12个项目升级改造,500余家油烟污染餐饮店得到有效整治,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四张清单”【4】,开展巡河工作2171次,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7家重点企业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环保“三大战役”【5】深入推进。实施毁林开垦整治专项行动,新造林面积15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08%。

  三、改革创新聚合发展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兴东集团组建。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省级试点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选矿企业78户。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6846户,房地产去化周期缩短20个月。17户企业享受直购电和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帮助辖区企业减少运费0.84亿元,4.66万户次企业及个体自然人享受税收优惠4.06亿元,“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确定全年改革任务214项,重大改革试点23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市成立行政审批局,创新开展“容缺审批”【6】,优化行政许可事项153项,实现90%的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签订6万余户“三供一业”物业分离移交协议,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深入实施。探索构建社区“一核多元”新型治理体系【7】,推行“三延”服务模式【8】,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税和环保税顺利开征。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出台东区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健全。与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院校深入合作,达成合作协议11项。打造“双创产业园”,搭建创新载体6个,入孵企业242家,碳氮化钛等项目实现产业化。建立“东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四川自贸试验区,组织参加科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活动,城市“磁吸”效应不断增强。搭建与上海东海汇、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合作平台,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成都锦江区、苏州吴江区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5亿元。

  引资引智质效双增。推动招商体系改革,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六条意见、委托招商奖励办法,招商配套政策、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实施专员招商,成功签约钛基高耐磨材料产业链等项目1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4.98亿元,增长10.41%。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育平台,引进专业人才95名。搭建科研平台33个,乌克兰伊万院士与恒珲科技共建院士工作站。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10类、77项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74.94%。城镇新增就业6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32%。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各类社会保险参保23万人次、基金征缴5.3亿元。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12.31万人次、2195.54万元。建成交付廉租房63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259户、29.2万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奥林匹克幼儿园建成招生,市二十五中小学等7个学校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全市领先,国重上线率达36%,高考本科上线543人,创历史新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健康城市“细胞”工程【9】建设,顺利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复审。成功举办第二届“万步有约”健走大赛,2018攀枝花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CBBA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中国健美健身职业精英大奖赛,吸引19个国家和地区700余名运动员角逐花城。先后举办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凤凰花节,“文润东区”系列活动,20余万群众参与其中。全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通过中期督导考核,“两馆”【10】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设管理质效提升。加快实施恒大城二期等14个地产项目,持续推进炳四区管网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全国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大梯道景观升级打造、22座公厕新建改建,开展良康小区支线等7条道路改造。处理数字化城管案件7万余条,处置率达92%。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全市平安和谐社区(村)14个,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9%、36%。破获九类涉恶案件42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五个严防”“三个不发生”“六个零”【11】,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100%。着力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信访按期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0.14%。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新源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持续深化八大专项治理【12】,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获评“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政治建设全面夯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思想凝聚力不断增强,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出台东区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编制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4386项,从严规范行政权力。推进阳光政务,公开政务信息5万余条,政务信息公开全面深化。畅通人大、政协及群众监督渠道,办理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34件、政协提案77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强化执行力建设,出台区政府议定事项督查督办工作及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全年督办各类事项126项、办结率84%,行政效能加快提升。全面落实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工作制度,试行“五费合一”【13】“社保·银行一体化”【14】新模式,下沉办理事项122项,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100%,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党员领导干部主体责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精准聚焦“四风”和“微腐败”问题,纵深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审结政府投资项目17个,审减金额4085万元。

  此外,质监、国土、人事、统计、物价、人防、应急、双拥、侨台、档案、保密、工商联、地方志、机关事务、国家安全、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扶贫移民、对口帮扶、民族宗教、精神文明、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青少年、爱国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地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基本完成了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携手共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经济增长新动能不足,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发展资金融通困难,公共服务尚需不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道路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仍较突出;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功能品质亟待提升;社会治理、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还需久久为功;政府效能和廉政建设仍有薄弱环节,职业精神、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加以改进和提升,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盼。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15】“四向拓展、全域开放”【16】战略部署和市委“一二三五”工作思路【17】的关键之年,全面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区十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必须主动出击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必须大干快干应对区域激烈竞争,必须争当先锋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提出实现一个宏伟愿景,持续做好两篇文章,切实抓好三大关键,努力完成四项任务,以及五个加快建设的“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18】。我们要围绕区十届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新东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区委十届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年、创新创业年、经济合作年”为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动能,切实抓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汇、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相关政策落实工作,加快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培育大数据、抓好大党建。持续拓展区域空间,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抢占大数据产业高地,巩固区域教育、医疗、文化中心优势,破除交通、信息、环境发展瓶颈,全面建成经济高质量发展、民生不断改善的首善之区。

  201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左右,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省、市控制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加快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建设,写好“钒钛”新文章

  做精新型工业。实施工业项目26个,规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增长7.5%以上。完善与大企业沟通协作机制,围绕钒钛产业链培育中小微企业。全力推进红宇新材耐磨铸件及智能制造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梯度培植骨干企业,力争全年培育行业“小巨人”企业【19】1户、“专精特新”【20】企业1户。同步淘汰取缔落后产能,兼并重组低效企业,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3家以上。加大升规培育,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支持攀研院等企业深度开发国防装备制造市场,积极推动恒辉钛粉等产品打入军工领域。深化地企协作,完成地企协作贸易额30亿元以上。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25亿元以上。加快打造国家级钒钛创新平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升级版,孵化培育航空及医疗用钛合金异形材生产线等11个“高精尖”项目。加快“1—4—1”双创发展布局,构建“四链统筹”【21】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盈创动力攀枝花工作站全面运营。推动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攀枝花分中心建设,继续加强与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在粉末冶金、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合作,推进科技项目、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推进钒钛产业集群发展。全力培育钒钛重点企业,实现钒钛工业产值150亿元以上。围绕钛深加工、钒铝合金、钒氮合金等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关联度大的高端项目,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产品,重点推进德联微纳硬质合金等项目建成投产,鼓励“攀枝花故事”等钒钛产品研发销售,支持攀钢建设世界级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标杆企业。

  打造“千亿园区”。实施“五大工程”【22】,调整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完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认定工作。年内完成高梁坪园区入口道路及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加快原846厂土地收储,切实推进弄弄坪、五道河等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加快筹备钒产业园,推进钛基粉末冶金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现错位延链特色发展。园区入驻企业力争达到88户,营业总收入达到900亿元以上。

  二、着力加快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建设,写好“阳光”新文章

  深化康养体系建设。坚持以康养“十个一”【23】为支撑,加快“一区四中心”康养产业体系【24】建设,依托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康养研究院,在康养产业发展标准、行业规范制定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形成示范效应。推进“一核引领”,优先发展医疗保健、健康管理产业,推动形成医养服务优质、品牌赛事集聚、旅游特色鲜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努力构建“1+3+N”康养管理服务体系【25】,形成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智慧康养新业态、新模式,树立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新标杆,倾力打造“全时全域全龄智慧康养城区”。

  做大康养产业规模。抢抓创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契机,当好医养融合先行者,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发展专科化、特色化、品牌化医疗服务产业。当好阳光旅游代言人,推进花舞人间创评AAAA级景区,加快阿署达康养建设,推出“体验三线红色文化·感受激情燃烧岁月”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实现旅游收入增长5%。当好运动赛事排头兵,全力承办市第八届运动会,继续申办攀枝花国际皮划艇赛,推进登山步道(二期)东区段建设。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打造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做优现代特色农业。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围绕“小农业、大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开展乡村振兴“六大行动”【26】,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长4.0%以上。做大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重点打造阿署达—沙坝现代农业特色核心区和弄弄沟田园综合体,推进产村相融。着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基地3个、面积1500亩,推进辣木、芒果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投产;创建“三品一标”【27】特色农业品牌2家,力争纳入全市芒果公用品牌经营主体30家。

  三、着力加快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区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做强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靓区”行动,持续提高服务业GDP占比,重点三产企业达到400家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努力打造全省服务业强县、区域性中央商务区。完成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修编,统筹新老城区空间布局,推进“一核三圈一带五区”【28】协调发展,拓展多层次消费供给新空间,提高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度、繁荣度和便利度,打造面向川西南滇西北的消费市场。突出主城区优势,提升城市品质,巩固炳草岗省级商贸流通集聚区地位,建成万达广场、华芝中央铭城等商业中心,提升金瓯广场、曼哈顿商圈层级,推动金海乐活美食街等特色街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引进研发设计、检验认证、节能环保等企业落户东区。做强省级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完成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扩容提质,推进智慧城市体验中心、钛企业双创基地落户园区,支持软通动力、清华启迪提升业绩,入园企业达到400家以上。

  提高城市建管水平。全面贯彻“东稳、西提、北转、南拓、中优”【29】的发展思路,探索“多规合一”东区模式,优化辖区总规及各片区控规,高标准规划阿署达、沙坝片区开发,护航“一区两翼”建设。推进望江一号等6个地产项目建设,提升东华山公园等6大公园品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环境改造、棚户区改造、“三供一业”物业改造和企业社会职能移交。深化城管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数字化、精细化”城市管理,健全完善“五定”市容秩序监管机制【30】,集中整治违规广告、露天烧烤等七大乱象,巩固提升“创卫”“创园”成果,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

  巩固放大高地优势。加快炳四区公办幼儿园、市十五中学食堂和公寓楼等项目建设,实现炳二区幼儿园建成投用。力争辖区公办(含普惠幼儿园)幼儿在园人数比例达82%以上,确保义务教育质量全市领先,高考本科上线突破600人。依托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完善公共文化设施三级网络建设,形成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31】、农村“一公里文化圈”【32】,加快东区图书馆建设,完成阿署达红彝文化旅游村、渡口记忆三线文化街等文旅项目升级打造,推动西部网络文学基地发展壮大。深化与华西医院等知名医院合作,建成全市首家5A级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打造铜锣湾中医体验馆,拓展“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增加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5个,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启动健康促进区创建活动,做好迎接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深入推进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现场检查及反馈问题整改,巩固督察整改成果,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完成钢城集团球团厂烟气脱硫系统升级改造工程,“散乱污”企业整治率、建成区内燃煤小锅炉整治率达到100%,空气优良率达到97%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环保监管,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推进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治理。实施凤凰花公园三期建设,完成马兰山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和华山村植被恢复项目。

  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依托“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全光网城市”建设,以大数据中心项目为重点,建设钒钛、芒果大数据应用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努力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强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5G网络基站,提高免费WI-FI覆盖率。大力推进软件研发、数据分析、数据清洗等产业,全力构建“1111”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33】。

  四、着力加快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体功能区建设,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深化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外交流,密切联系北京西城区、江苏吴江区等10个战略合作区域,深化与“川滇黔十四市州”合作,引入高端医疗、文化产业、民办教育等产业化项目。组织辖区重点企业参加南博会、广交会等展会活动,拓展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渠道,鼓励企业走出去。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元以上。

  突出专业招商。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6亿元,引进亿元以上农业项目1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服务业项目2个。聚焦“三个目标”【34】,瞄准行业标杆、龙头企业,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平台招商,积极参与科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平台,做好招商对接。开展委托招商,依托专业招商机构对阿署达、江北工业区等重点区域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实现精准招商。开展驻点招商,紧抓干部互派契机,定点接洽攀钢产业供应链上优质企业10家以上。开展产业链招商,紧盯宝鸡等钒钛、机电产业集聚地,把握产业转移契机,实现产业延链、补链与整链引进。

  优化交通布局。加快推进炳华路、炳三区至报社隧道工程项目建设、马家田至机电学院道路改造,力争启动沿湖路前期工程、龙滩路开工建设,加快打通城市内循环,形成三横多纵的交通路网格局。打造倮密路、五摩路等“四好”农村路31公里,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协助做好丽攀高速、成昆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建设。

  五、着力加快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建设,持续做好民生实事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加强基层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完善四级服务管理体系,抓好网格管理员队伍改革,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三社联动”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有机结合。健全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

  改善民生服务保障。深入实施百姓安居、社会保障等十大民生工程,办好10件民生实事。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统筹推进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实现新增就业5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争完成各类社会保险征缴23万人次以上,征缴资金5亿元以上。全面做好乌东德、银江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智慧公安、数据警务水平,创新发挥“雪亮工程”作用,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严密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全力护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安保。持续抓好“七五”普法,全力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切实维护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全力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参评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0%。突出抓源治本,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紧抓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建设基础更牢、水平更高、群众更满意的平安东区。

  六、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增强区域发展优势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持续突破。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确保高质量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实现部门职能转换。抓好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逐步整合优化执法机构和队伍,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产权交易平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畅通要素下乡渠道。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快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编制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和全程网办事项清单,实现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90%以上,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比例达到20%以上。

  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全力抓好“破、立、降”。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优化闲置土地利用,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清退处置“僵尸企业”“空壳公司”。切实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积极参与全市“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建设,推进“专线供电”“直供电”试点,力争22户企业纳入直购电、4户企业享受富余电力优惠政策。持续清理涉企收费,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用能和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支出1亿元以上。

  培育壮大民营经济。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实施“红名单”“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项目建设、市场拓展、融资贷款中遇到的困难,用活应急转贷资金,灵活保障园区工业用地,减轻企业用地压力,推动企业释放产能。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兑现奖励资金400万元以上,鼓励优秀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增长12%,实现民间投资额增长8%,占总投资额43%以上。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提升政府工作质效

  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增强“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牢牢把握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切实将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以政府依法行政带动整个社会遵纪守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回复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全力提高服务效能。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理念,提高干事创业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民情交流“掌上会客厅”,实现政务服务大厅与在线网办平台功能互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形成目标同向、班子同心的良好局面,切实增强向心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加强廉洁政府建设。严格执行“两准则四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全面治理作风不实、落实不力等问题,针对18种“四风”新的表现形式,构建立体式监督格局,严防“四风”反弹回潮。严格落实区政府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加强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大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力度,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各类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逐梦之路没有坦途,破浪前行唯有奋进。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只争朝夕、无为难寐”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务实重行、拼搏赶超,谱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的崭新篇章!

  名 词 解 释

  1.两保一强。指保安全、保稳定,强执行。

  2.一区两翼。区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新格局。“一区”,即建设“功能完善配套齐全服务优良集聚力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区”。“两翼”,即以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为左翼;以建设“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为右翼。

  3.安全生产“一张图、一张表”。“一张图”即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分布图;“一张表”即显示着各危险源的详细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等级、性质、类型、所属行业、企业及所在位置等。

  4.河(湖)长制工作“四张清单”。指目标清单、问题清单、任务和措施清单、责任清单。

  5.环保“三大战役”。指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6.容缺审批。指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材料有欠缺的审批服务事项,由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可先予以容缺受理、实质审查,在办结、发证前补齐所有材料后,予以颁发审批证照。

  7.“一核多元”新型治理体系。指以党的建设带动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城市基层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

  8.“三延”服务模式。指延长服务时间、延展服务触角、延伸服务方式。

  9.健康城市“细胞”工程。指以健康家庭、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等为重点,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倡导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的单位文化,提高家庭健康水平,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10.“两馆”。指东区档案馆及东区公共图书馆。

  11.“五个严防”“三个不发生”“六个零”。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重特大火灾事故、爆炸泄漏污染事故、群死群伤等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不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重特大火灾事故、群死群伤。暴恐和危害公共安全的个人极端事件、一案伤亡多人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规模性聚集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涉警问题“零发生”。

  12.八大专项治理。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建筑施工安全治理、非煤矿山安全治理、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安全治理、工业行业安全治理、特种设备安全治理、消防安全治理、城乡公共安全治理。

  13.五费合一。指在商务场所开展的生活便民工作。包括公交卡充值、通信费充值、电费充值、煤气费代扣、水费代扣,每个点位根据周边服务环境及群众需求具备其中3—5项功能。

  14.社保·银行一体化。指优化资源配置,借助银行网点延伸社保服务,实现社保业务与银行业务的有机整合。

  15.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全省区域发展布局作出的战略谋划。“一干”即支持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多支”,即打造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竞相发展,形成四川区域发展多个支点支撑的局面。“五区协同”即强化统筹,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推动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协同发展;推动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与内地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各市(州)之间协同发展。

  16.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全省对外开放格局作出的战略谋划,具体包括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四个方面。突出南向,重点对接国家中新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深化与南亚、东南亚等合作;提升东向,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和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合作;深化西向,重点释放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空中丝绸之路”等泛欧泛亚通道能力,推进对欧高端合作;扩大北向,重点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主动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

  17.“一二三五”工作思路。一,即“一个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二,即“两篇文章”,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三,即“三区联动”,推动攀西经济区、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攀枝花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动发展;五,即“五个加快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也可简称为:加快建设钒钛之都、康养胜地、农业示范基地、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18.“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一,即“一个愿景”,建设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彰显阳光、时尚、活力的城市气质;二,即“两篇文章”,持续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守住“发展、绿色”两条底线;三,即“三项工作”,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项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即“四大任务”,着力在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培育大数据、抓好大党建上下功夫,不断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五,即“五条路径”,以加快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区”“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体功能区”和“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19.“小巨人”企业。指效益良好、行业竞争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强、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年营业收入在4亿元以上至国家规定的大型企业标准以下的中小企业。

  20.“专精特新”。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21.“四链统筹”。指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

  22.“五大工程”。指园区跨越提升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工业招商突破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加强升规入统工程。

  23.康养“十个一”。指一个国际康养学院,一个康养技能培训中心,一个康养旅游服务中心,一个康养研究院,一个4A级旅游景区,一个康养大数据中心,一个阳光体育赛事品牌,一个森林康养基地,一个高端康养社区。

  24.“一区四中心”康养产业体系。一区,即依托主城区优势打造成“医养融合示范区”。四中心,即发展“特色农业支撑康养产业、特色新村成为康养基地”的现代农业体验中心,以健康和养老为目标市场的康养产品贸易中心,休闲旅游业为主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康体健身、康养文化为主的康养文体交流中心。

  25.“1+3+N”康养管理服务体系。1,即1个康养大数据平台;3,即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中老年、青少年、婴幼儿三类服务人群,养身、养心、养老三项服务内容;N,即全盘带动N个产业发展。

  26.乡村振兴“六大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基础设施建设六大专项行动。

  27.“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8.“一核三圈一带五区”。“一核”,一个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即炳草岗中央商务区,包括炳一区、炳二区、炳三区和炳四区。“三圈”,三个区域性服务业发展圈,即大渡口—五十四商圈、密地—瓜子坪商圈、东风—弄弄坪商圈。“一带”,一条滨江休闲产业经济带,包括渡口桥至雅砻江大桥的滨江发展带。“五区”,五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即炳草岗商贸流通集聚区、密地现代物流集聚区、炳三区总部经济集聚区、华山健康产业集聚区、阿署达旅游休闲集聚区。

  29.东稳、西提、北转、南拓、中优。“东稳”指优化阿署达片区生态功能空间布局,坚决稳住生态环境;“西提”指提升大渡口片区的城市品质;“北转”指推动江北片区人口转移、“退三进二”;“南拓”指依托新区建设推动炳三区、炳四区发展;“中优”指优化炳一区、炳二区城区功能,提高产业层次。

  30.“五定”市容秩序监管机制。指对管辖区域的市容秩序实行定点、定时、定人、定岗、定责管理。

  31.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指城市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内,能享受到东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

  32.农村“一公里文化圈”。指农村村民出门一公里内,能享受到东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

  33.“1111”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指1朵云(云计算)、1个数(政府数据运营)、1个口(爱城市网)、1个运营商(智慧城市运营商)。

  34.“三个目标”。指聚焦钒钛产业链延伸、现代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和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1873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