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民意调查 > 人大建议 > 正文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11-13 来源: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尊敬的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助力智慧健康养老的建议(第14号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东区工作的关心,现将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加大对智慧健康养老的投入”建议

  (一)以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为抓手,做实“康养+医疗”。一是完善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特色专科医疗为补充、健康咨询管理为拓展、康养机构为延伸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借力市中心医院、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等综合医院提高诊疗水平,提升东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与市妇幼医院、市康复医院等专科医疗机构合作,实现市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服务。二是引进医疗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医药研发中心,建设名医工作室等,依托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攀枝花康养产业研究院,研究康养产业发展。三是统筹优化医养服务,推进医养结合标准化,支持各级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增加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慢性病防治等护理病床和服务供给,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老年病、康复等专业科室设置,建设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提升社区(乡镇)医养结合能力。

  (二)以高质量发展康养旅游为抓手,做实“康养+文旅”。围绕“吃、住、游、娱、购”要素方面,结合实际扬长补短,精心做好“阳光”文章,全力推动康养文旅产业提档升级。一方面,全面夯实基础,提升“硬实力”。全力打造街区景点,实施万象城、铜锣湾广场等特色街风貌改造提升,加快太谷特色街区消费新场景打造;持续推进花舞人间景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阿署达花海体育公园、银江湖亲水公园,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宜居宜游水平;将康养文旅产业发展和三线文化、移民城市包容性等城市文化内涵挖掘相结合,整合“渡口记忆”“城市原点”等特色文化资源,持续擦亮城市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举措,优化“软服务”。把市场秩序作为康养文旅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主客共享”的旅消费环境。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有效治理不文明现象,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营造舒心消费环境。

  (三)以争取大型品牌赛事为抓手,做实“康养+运动”。一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盘活用好市体育场、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场馆资源,提升攀枝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东区段品质,在城区空地布局建设新型、微型和社区运动健身场所,补给老旧小区健身器材、运动设施,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二是建设康养运动基础设施,布局“山水鞠”足球公园、阿署达体育公园等,拓展现有攀枝花公园、奥林匹克中心体育设施功能,设置满足中老年人群的健身步道和健身广场,设置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提高群众健身可及性、便利性。三是举办大型知名赛事。利用攀枝花“暖冬”优势,引进和培育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发展专业健身,深挖东区城市内涵,打造具有东区特色的知名康养体育赛事品牌,建成足球公园等大型综合性体育公园,吸纳全国各地运动队、运动员来东区竞训,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

  二、针对“建立智慧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建议

  一是依托智慧康养产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打造智慧康养公共服务平台等新型业态,将信息化康养服务深入社区和家庭,实现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健康数据资源接入平台和互联互通。二是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营销活动平台,加强与健身休闲、互联网、旅游、周边餐饮、城市书房、养老院以及有关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广泛合作。三是搭建康养消费平台,在富集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引入康养会员服务模式,从医疗服务、健康跟踪管理、全龄化养生养老等方面为会员提供服务。四是创新智慧康养服务,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信息化,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医养服务实现全覆盖,全面对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包。

  三、针对“推广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是积极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抓好科技中介平台、康养产业设计服务平台、康养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康养产业人才平台的建设,推出康养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本地转化。二是搭建基层医疗信息化平台、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康养产业和康养人群数据,建好居民健康数据管理、互联网医院服务、康养产品服务交易。三是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推动行业、知名企业、公民参与,发展康养社工、康养志愿者,以绿色、人文、公益等服务康养群体,丰富人文内涵,搭建康养消费平台。四是全力推进康养产业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康养标准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对康养产业地方标准的宣贯。

  四、针对“加强智慧养老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是依托康养产业国际学院、市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加大康养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打造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孵化基地。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进一步充实完善东区康养人才队伍。二是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培养更多康养社工、康养志愿者、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梯级专业人才,以专业、绿色、人文、公益等服务社区、乡村康养群体。

  尊敬的XX代表,再次感谢您对东区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我们深信,正是有您以及像您一样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代表,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12日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审核: 刘思敏   责任编辑: 曾仲平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