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措施 保稳定切实解决群众环境信访问题
时间:2011-12-07 阅读次数:
环保简讯
〔2009〕第56期
攀枝花市东区环境保护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强措施 保稳定
切实解决群众环境信访问题
东区环保局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持续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全面排查各种不稳定因素,强化重点信访维稳问题化解稳控责任,切实化解和解决群众环境信访问题,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一、领导重视,要求严格责任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从两个方面着手,深入抓好信访维稳工作具体落实。一方面,动员部署到位。及时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信访维稳工作。为切实做好国庆60周年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局里专题召开会议,认真分析辖区环保工作形势,排查环境信访维稳隐患和薄弱环节,针对性的提出“督查指导、组织协调;妥善解决、严密监控;严格执法、促进和谐;解决民忧,排除民难”等要求。另一方面,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将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到领导、分解到科室、落实到人头,层层落实责任到位,强化抓好督促落实。主管领导每天必抓三件事:一是上班先看信访信息反馈,掌握案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排除困难,了解信访动态;二是下现场检查信访稳定工作,排查化解潜在的环境问题,指导信访案件办理工作;三是在办理案件工作中,局领导亲自督办,分包疑难案件,将案件归类分组,由局领导带队专项处理。
二、多管齐下,确保案件得以解决
在执法过程中注意抓苗头,抓关键,抓反弹,做到“三个必去”:即群众信访问题多的地方必去,工作推进有难度的地方必去,主要污染源可能引发环境事件的地方必去,由过去的上访到现在的下访。执法人员主动走出去,用心化解民忧,确保辖区在国庆60周年期间“零上访”“零事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针对疑难案件,实行“一企一策”,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员、定时限、定责任,包解决问题、包化解矛盾、保稳定,努力将信访难题逐一化解,切实将环境信访维稳隐患问题消除化解在萌芽状态。例如大花地社区、凉风坳片区居民反映噪声、废气污染等件信访案件和不稳定因素,以及三星级屠宰场废水直排等重点信访维稳问题,凡涉及环保的信访维稳问题,区环保局逐项对照,强化行政调解、环境执法、协调沟通等工作措施,跟踪协调化解到位,一项一项地化解和解决。又如区环保局接到龙江明珠D楼业主投诉楼下餐馆油烟影响居民生活问题。区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接到投诉后,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该火锅店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其厨房内仅安装了烟道将油烟进行处置,由于未安装专门的油烟净化处理设施对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治理,导致排出的油烟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及时向餐馆下达环境监察意见书,要求对外排油烟进行有效治理,并补办环保相关手续,对外排油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餐馆业主积极配合整改。同时,在调处过程中,我们认真向该餐厅周围群众进行了思想沟通,及时将调处情况向投诉群众进行了反馈。通过加大力度查处解决信访难题,有效的消除了不安定因素,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整体运作,超前工作,正确掌握方法
在加大信访问题处理力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污。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是从源头上减少群众上访的有效途径。采取分片管理、条块结合的办法,对信访不安定因素进行拉网式排查。同时,实行排查时间、内容、方法和上报四个统一,对信访隐患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随时掌握辖区的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动向,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准确掌握,超前处置。为确保不稳定因素化解的超前性、处理不稳定因素的及时性,区环保局调整思路,转变工作方式,把环境监察现场检查作为不稳定因素化解的“前沿哨”;把“12369”值班热线作为不稳定因素信息获取的“生命线”。从9月1日开始,针对辖区涉酸、涉氨、涉磷、涉氯,涉外排废水,涉及油烟和烟尘的企业开展分组现场检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现场督促整改,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同时,自9月初走起,为确保及时有效化解各项不稳定因素或处理投诉,东区环保局开辟值班新途径,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12369”集中值班,个别特殊情况实施驻企业24小时值班,确保了投诉热线的畅通,投诉案件的查处,不稳定因素得到及时化解。
报:赵勇书记、海波区长、海山副区长;
区委办、区人大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
市环保局、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保局法宣处;
区学习实践办、区城乡环境整治办。
送:各相关部门。
(共印7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