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发展规划

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2020年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自评报告

时间:2021-09-17 来源: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阅读次数:

  2020年来,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深入贯彻落实《预算法》和十九大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规定,按照《攀枝花市东区财政局关于开展 2020年度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和财政重点项目(政策)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攀东财〔2021〕90 号),现将我局2020年部门预算整体支出情况自评如下:

  一、部门概况

  (一)基本职能及人员情况。攀枝花市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系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参公单位,主要负责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设辖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以及全区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机关设财务科、失业保险科、就业促进科和局办公室。编制8名,2020年实有工作人员15人。

  (二)固定资产情况

  我单位2020年年末固定资产总额为126299.69元,包括电脑1台车库(调拨)1个、住宅楼1套、办公桌椅、沙发、档案柜等。

  2020年来,我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一是固定资产的建账。设立帐、卡、表、簿,并分别进行管理。按固定资产类别建立分品种、规格的明细账,记载入库、发出库、结存的数量和金额,并根据在用和在库的情况,按使用部门或个人建立一套详细的固定资产领用登记簿,只记数量,不记金额,便于进行定期核对清理。对能编号的物件,由中心办公室逐件统一编号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领用。领用人必须进行领用登记、签名,并负责保护和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维修。专用设备,由使用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必要的定期检修标准,由中心办公室统一组织进行维修;四是固定资产的清点。每年年终前,由中心办公室组成固定资产清点小组,对本中心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点,并把清点结果及时向局领导报告。清点小组对固定资产的短少损失,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造表,必须查明原因,报中心办公会议研究处理;五是固定资产的归还。职工调离单位时,必须将所有公物交回中心办公室,方可办理调离手续。

  二、部门资金基本情况

  (一)年初部门预算安排及支出情况

  1、基本支出安排及使用情况

  2020年度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总额为:200.24万元。其中行政运行144.37万元,机关服务12.93万元,行政单位离退休10.67万元,住房公积金13.25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1.28万元,行政单位医疗6.30万元,事业单位医疗0.8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0.61万元。

  2020年度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总额为201.69万元。其中行政运行144.85万元,机关服务12.50万元,行政单位离退休10.7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0.59万元,住房公积金13.25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1.28万元,行政单位医疗7.53万元,事业单位医疗0.95万元。

  2、部门预算项目安排及支出情况

  2020年年初预算项目财政批复为:就业再就业专项工作经费26.70万元。

  2020年项目支出情况: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18.07万元。

  (二)追加预算安排及支出情况

  无

  (三)专项资金安排及支出情况

  无

  (四)其他资金收支及结转结余使用情况

  无

  (五)其他资金收支及结余情况。

  2020年利息收入为175.71元。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一)区级财政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年初部门预算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20年来,东区完成城镇新增就业6022人,位列全市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为3.75 %,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239人,位列全市第一 ;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67人;职业技能培训36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全年完成2100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4人,“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管理,实现当期“消零”目标。当年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总体落实情况较好,审核、落实资金基本能够及时兑现,全年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与价格临时补贴。截至12月,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12147人次1617.02万元,代缴医保缴费 12093人次685.78万元;落实价格临时补贴10867人次70.97万元。二是及时兑现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发放2017年318人次243.05万元、2018年2052人次1236.04万元、2019年1369人次 1131.30万元,合计2610.39万元。三是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援助认定工作。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实现辖区人员就业失业登记基础数据录入100%。截至目前,发放《就业创业证》2717 本,就业困难人员认定84人,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127人。四是妥善安置失业群体。发放2019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33人60.19万元,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开发消毒消杀、疫情监测、防疫宣传、卫生保洁等临时公益性岗位,妥善安置失业人员和暂未返岗农民工,发放59人补贴28.47万元。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2018年度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53人次219.07万元、2019年度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05人次202.89万元。鼓励中小企业一次性吸纳失业人员以及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就近就便到本地企业就业,按规定给予2家企业申请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4人0.4万元。拓增青年就业见习平台,新审批青年就业见习基地4家,目前东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总数已达35家,截至目前,企业已吸纳青年就业见习243人。五是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促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重点就业群体掌握就业一技之长,开展免费线上和实操职业技能培训,已举办焊工、育婴师、美容美发、中式烹调和中式面点等7个培训班次,培训260人。六是启动失业补助金申领办理。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扩大失业保障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40号)等要求,加强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严格办理相关业务,截至12月底,已受理审核发放辖区失业人员2934人失业补助金750.26万元。

  (2)质量指标。一是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全年实现各类培训3611人,培训合格后推荐就业及分散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达到30%左右;二是2019年全年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针对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就业援助,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上门服务,确保了就业帮扶到家。

  (3)时效指标。一是职业技能培训,2020年全年完成各类培训工作后,资金拨付落实进度情况较好,下半年全部兑现落实到位;二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上半年收取资料,下半年逐一落实兑现,由于该项工作资金缺口较大,落实难度增加,截至12月底才落实兑现到位;三是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工作,针对上岗的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中心均采取按季度申报、审核、拨付,资金落实到位情况及时。

  (4)成本指标。2020年区本级兑现各类就业创业补贴3271.71万元,其中:职业技能培训补贴80.08万元;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补贴2610.4万元;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417.28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20.26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68.4万元;大学生创业补贴4万元;贫困人员培训生活补助2.55万元;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48.3万元;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0.4万元;青年见习补贴15.71;求职创业补贴4.32万元。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了辖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求职素质及自身技能水平,使部分群众培训后实现了就业,增加了个人及家庭的收入;二是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使辖区就业困难对象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的压力减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支出;三是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是我区大力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动。针对我区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业,社区安置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效益。2020年来,我区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打造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等工作,是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会议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狠抓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增强了群众满意度,有效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效应良好。

  (3)生态效益。2020年来,我区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打造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等工作,是辖区政府面对群众的重要系列民生工程,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城乡居民个人及家庭收入、营造良好的公共就业服务氛围的一系列举措,具备良好的社会生态效应。

  (4)可持续影响。2020年来,我区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打造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等工作的持续开展,是我中心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就业创业促进政策,稳定全区就业创业局势,维护辖区稳定的重要工作方式。东区作为攀枝花市主城区,攀钢、十九冶等中央企业和钢城集团等市属重点企业均位于辖区,承担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创业补助政策落实的主要工作,持续以上工作,将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东区为攀枝花市主城区,常住人口38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占全市城区人口的60%。近年来,辖区攀钢、十九冶等中央企业和钢城集团等市属重点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在企业去产能、环保整治过程中分流安置职工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东区辖区享受就业创业补助政策人员逐年递增。东区享受就业创业补助政策人员中,攀钢、十九冶、钢城集团等企业下岗职工占82%。目前我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资金已经出现严重缺口,多次引发群众上访投诉,矛盾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辖区社会稳定。

  (二)上级专项(项目)资金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包括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

  无上级专项资金下达。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无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无

  (二)自评结论

  2020年来,我中心为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持续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降低“三公”经费支出,严格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先批后用原则。各类支出应按规定提出申请,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集体决定原则。5000元(含5000元)以上项目支出,需经局班子集体研究决定(5000元至10000元的支出经局长办公会审议,10000元(含10000元)及以上支出经主管局(区人社局)党组会审议;三是不超标准原则。各类支出严格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执行,不得超标准开支;四是不突破预算原则。各类支出不得突破批准的预算;五是转账优先原则。原则上使用公务卡和转账结算各类公务开支;六是局领导审批原则。局领导对费用支出预算、内容、方式进行事前把关控制和事后审核;局领导对完成的支出进行最终审签;七是支付中心复核原则。报销支付凭证均由报销人、经办人员、审核人员、局长签字后报送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进行复核,并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复核意见为准,不符合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要求的均不给予报销。

  2020年来,我中心未出现违规支出部门经费情况,当年部门支出总体落实情况较好,审核、支出资金及时,全年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四、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偏离原因:一是低收入群体职业培训生活补助费不能当年拨付,原因为省版就业系统升级调试,培训工作目前还无法录入实名制系统,导致生活补助费不能及时兑现;二是创业担保工作运转费还未拨付,原因为目前我区不具备大额担保贷款条件,均委托市局小额担保公司代为完成,费用年底进行结算;三是就业再就业专项工作经费支付了部分费用,未能全部拨付,原因为省版就业系统省版就业系统升级调试,部分工作目前还无法录入实名制系统,导致部分费用暂未支付。

  改进措施:一是招考或招聘专业会计人员,完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程序,严格考核,提高岗位人员业务素质及思想觉悟、配备专业胜任能力责任意识强的人,从源头上抵御风险。强化财务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做好职务分离。定期轮岗,特别关注会计人员思想水平提高。正确行使会计核算职责权限、把好会计监督关。二是强化对审核票据岗位人员反腐倡廉的教育,提高岗位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要配备德才兼备人员、实施定期轮岗,强化日常内部审计;严格考核制度,定期实施审计监督。三是应当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实物资产移动应经过批准,定期组织资产清查盘点、对账,造成资产缺失的应追究责任。

  五、绩效自评结果拟应用和公开公示情况

  以上部门整体收支情况形成决算报表后,均及时在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http://www.scdongqu.gov.cn/上进行了公示。

    附件:攀枝花市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2020年度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自评表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审核: 银柏蒿   责任编辑: 李婧靖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