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2 阅读次数:
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
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在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环评第一次公示的基础上需进行第二次公示,即“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示。
本次公示主要就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实施的环境保护问题,征求所在地或者与本规划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或者对本规划环境保护感兴趣的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的意见或建议,对规划实施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该规划支持与否的态度。
公众可用信件、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网上留言回复等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供政府主管部门、规划单位、评价单位听取参考。
如你有任何意见与建议,或者需要索取更加详细的信息,请于公示日10天内与委托单位或评价单位联系,联系方式为:
一、委托单位
名 称: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中航国际广场B座2006
邮 编:610000
联系人:刘跃
电 话:028-87358535
邮 箱:1926968407qq@.com
二、环评单位
名 称: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地 址: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十八号
邮 编:610041
联系人:苏威
电 话:028-85554742
邮 箱:hp2s4742@126.com
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
二○一五年十一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34号)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有关工作的通知》(工信部原〔2010〕381号)、《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产业〔2013〕16号)精神,加快推动四川省钢铁工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四川省启动了全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短流程电炉炼钢)的兼并重组工作,省政府于2013年12月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送了《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方案》(见附件1),并于2014年5月获得工信部复函(见附件2)。在此基础上,为确保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工作的顺利完成,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4年7月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
该规划属于省级层面专项产业规划,涉及全省7市、17县(区)、25家企业(现有炼钢产能1400万吨、轧钢产能1425万吨),具有明显的战略性、宏观性特点,其规划重点在于总体明确整合、压缩、重组后的全省规划中小钢铁产能(炼钢1200万吨、轧钢1200万吨)如何在四川省内分配和布局,同时对下阶段产品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以及产业链延伸指明方向。
为进一步完善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正确指引全省中小钢铁产业总体规模及布局,协调所涉企业与拟布局地相关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园区规划的关系,按四川省人民政府要求,应对该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宏观决策服务。按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以及《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川府发〔2007〕16号)的要求,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底委托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对《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在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对拟评价区域及所涉企业开展现场踏勘,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规划的特点和所涉产能布局地自然、社会、环境因素,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写了《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次规划环评将依据国家及四川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区域资源、环境特点开展工作,对规划目标、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以及规划优化调整建议。
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对规划所涉25家企业进行了逐一踏勘,就各企业具体落后产能淘汰、整合重组方案、搬迁入园建议、区内选址定点、上层规划符合性、环保措施和总量控制等核心问题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经信委、环保局、住建局、国土局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在评价工作全程对核心问题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进和追踪,通过与地方各相关部门及企业的反复交流探讨,最终将切实可行的相关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保措施及要求正式反馈给规划编制单位,相关意见和建议均得到规划编制单位的采纳,但鉴于规划本身较为宏观,部分意见和建议在规划文本中能够得到体现,另一部分则需在各地区城市总规(或控规)修编、所涉工业园区规划、企业搬迁选址及日常环境监管中进行落实,具体内容详见本报告书第6章。
1.3 评价目的与原则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根据省内中小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该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明确其主要资源及环境制约因素。
2)核算产能拟布局地(工业园区)环境容量(水环境、大气环境),分析区域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从资源承载力、区域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等方面,全面宏观地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从环境保护角度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3)论述产业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总体规模、空间布局、企业选址、资源利用、相关环保措施的环境合理性。
4)论述全省中小钢铁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评价产业规划实施后所涉区域环境变化趋势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5)根据中小钢铁产业主要污染物的类型、排放总量、主要污染源的分布以及污染物处理处置设施等,分析拟定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及技术的合理性,分析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与合理性。
6)提出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及不良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从而保障全省中小钢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规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区域环境要素以及预测开发活动的影响。因此,它是一项科学性、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工作,为使本规划环评所建议采用的防治技术、措施和政策可行,且经济合理,社会环境效益好,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程互动
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2)一致性
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一致,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3)整体性
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4)层次性
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同属性、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理要求。
5)科学性
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
本次规划环评除了确定以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为评价对象外,还将综合考虑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整合重组方案的核心内容。其中,主要考虑产能总量与分配、产能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工艺设备更新、重点产品及产业链等可能对区域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分析其环境目标的可达性,最终给出规划实施是否环境可行的明确结论。
1.5 评价范围和评价水平年
评价范围为本次产业规划所涉及的产能分配与布局地,总体分为各企业现状厂址及建议迁入工业园区两部分,即受规划实施影响的区域,重点是城市建成区及规划区、布局地周边人群居住区及下风向地区、相关下游河段、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本次评价的环境现状水平年为2014年(评价尽量收集2014年现状资料,不足的部分以近年资料代替),预测水平年为建议的规划目标年2020年。
1.6 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所采取的方法
本次产业规划环评各个评价环节所采用的评价方法见下表。
表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各环节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 方法名称 | |
---|---|---|
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 核查表法、专家咨询法、对比、类比 | |
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监测法 | |
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 | 矩阵法、核查表法、情景分析法 | |
规划环境影响 的预测与评价 | 大气 | 环境数学模型、环境承载力分析、情景分析法 |
地表水 | 环境数学模型、环境承载力分析、情景分析法 | |
地下水 | 类比分析 | |
土壤 | 类比分析 | |
声环境 | 环境数学模型、情景分析法 | |
生态环境 | 类比分析、情景分析法、加权比较法 | |
固体废物 | 类比分析、情景分析法 | |
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 专家咨询法、环境数学模型法、承载力分析、对比评价法 | |
公众参与 | 媒体公示、会议讨论、部门座谈、专家咨询 |
图1-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2 规划概述及合规性分析
2.1 规划概述
2.1.1 总体思路
全省钢铁行业总体规划,将按“四大集团”进行布局。目前,攀钢已完成于鞍钢整合重组,组建了新的鞍钢集团;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由省发改委牵头,正在拟定整合组建四川钢铁集团方案;西南不锈钢公司单独组建集团;其余地方中小钢铁企业中,政府引导选址具有合法生产资质、综合实力较强且自愿参与重组的钢铁企业,本着“企业自愿、平等协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整合重组,组建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冶集团),与我省三大集团公司实行错位发展。对未参与整合重组的其他企业,施以政策导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措施,实施市场淘汰。
2.1.2 规划发展目标
1)规模目标
到2017年,川冶集团保留钢铁综合产能1200万吨,实现销售产值660亿元,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平均增长20%以上,产品产销率达到96%以上。
2)布局目标
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发展和工业进园区的原则,川冶集团下设成都、德阳、川南、达州、攀枝花5个子公司。其产能规划布局如下:
①成都子公司年产能为450万吨,其中:大邑县沙渠工业园布局280万吨、都江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120万吨、金堂县成阿工业园布局50万吨。
②德阳子公司产能为300万吨,其中: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150万吨、广汉市和绵竹市布局150万吨。
③川南子公司年产能150万吨。
④达州子公司年产能150万吨。
⑤攀枝花子公司年产能为150万吨。
3)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减排目标
通过技术进步和淘汰落后产能,到2017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的同时,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硫、粉尘20%以上;吨钢耗新水降到4吨以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97%,吨钢电耗低于290 kW.h,特钢吨钢工序能耗低于150kgce,普通电炉吨钢工序能耗低于90kgce,清洁生产水平达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1.3 规划重点产业链及产品
表2-1 规划重点产业及重点产品汇总表
类别 | 具体规划内容 |
规划重点 产业链 | 绿色高效钢铁产业链。主要由废钢分类处理—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连轧—钢材延压以及金属制品、合金钢、不锈钢深加工等环节构成。 |
高端铸锻件产业链。主要有废钢分类处理—炼钢—炉外精炼—铸锭(连铸)、锻压成型、热处理到装备制造的应用等环节构成。 | |
资源高效开发与循环经济产业链。主要由铁合金、碳素电极制品、耐火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等环节构成。 | |
规划重点 产品 | 机械制造和重大装备用钢。重点发展合金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弹簧钢、易切钢、冷锻钢、轴承钢等产品。 |
轨道交通用钢。重点发展车体用不锈钢、冷轧系列不锈钢、高强度高韧性耐大气腐蚀用钢等产品。 | |
汽车用钢。重点发展汽车用弹簧钢、齿轮钢、轴承钢等、彩涂板等产品。 | |
发电、石油化工用特殊钢。重点发展发电、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用耐磨耐蚀特殊钢。 | |
高强度建筑用钢。重点发展高强度、高韧性建筑用钢筋(≥400兆帕),冷弯和焊接H型钢等产品。 | |
大、中型铸锻件。重点发展大型机械装备、大型发电装置用特殊钢铸锻件产品。 |
2.1.4 规划重点企业及项目
1)规划所涉企业
本次规划所涉及的企业共计25家,详细情况见下表。
表2-2 规划涉及的企业名单列表
序号 | 所属子公司 | 所在地 | 企业名称 |
1 | 成都子公司 | 大邑 | 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
2 | 都江堰 | 成都市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3 | 都江堰 | 四川都钢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4 | 金堂 | 成都热华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
5 | 双流 | 成都川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6 | 新都 | 成都中亚特钢有限公司 | |
7 | 德阳子公司 | 德阳 | 四川省德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8 | 广汉 | 德阳市盛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9 | 广汉 | 四川省德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10 | 广汉 | 广汉市向阳轧钢厂 | |
11 | 广汉 | 广汉市新向阳轧钢有限公司 | |
12 | 广汉 | 四川广汉南钢实业有限公司 | |
13 | 广汉 | 广汉市新金阳钢管有限公司 | |
14 | 绵竹 | 四川省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 | |
15 | 川南子公司 | 泸州 | 泸州益鑫钢铁有限公司 |
16 | 宜宾 | 宜宾中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
17 | 泸县 | 四川省泸州江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18 | 达州子公司 | 达州 | 达州市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19 | 达州 | 达州市通川区金鸿实业有限公司 | |
20 | 攀枝花子公司 | 攀枝花 |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
21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祥安轧钢有限公司 | |
22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新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
23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宇泰轧钢有限责任公司 | |
24 | 仁寿 | 四川金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
25 | 眉山 | 眉山川越工贸有限公司 |
2.2 合规性分析
本次产业规划环评重点分析了与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 2015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关于坚决遏制产业严重过程行业盲目扩张的通知》(发改产业[2013]892号)、《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环办[2014]30号)等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以及与四川省、产能布局地相关产业规划、城市总规、工业园区规划、环保规划等的协调性。总体而言,本次产业规划与上述各政策法规、上层规划相符合,与各同层规划相协调,针对其中不足之处规划环评亦提出了明确的规划调整意见和建议,采纳相关环评成果后,本次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满足相关合规性要求。
3 产业发展现状及环境质量现状
3.1 产业发展现状
四川省是全国重要的铁矿资源战略开发基地,铁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四川钢铁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材料工业。钢铁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及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培育了“一大四骨干”,即攀钢集团和川威集团、达钢集团、德胜钢铁集团、西南不锈钢等大型钢铁企业。
但除了上述企业外,我省其他钢铁企业规模偏小,130多户中小钢铁企业规模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的仅几户。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特点较为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多数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落后,专业化程度低;部分企业管理体制和方法陈旧,思想观念保守,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行业整体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不适应市场变化要求;产品总量不足,品种规格单一,不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档次同质化严重,重复建设严重,70%左右为建筑钢材和低档次普通钢材,产品结构矛盾突出,严重影响了我省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大制约了我省钢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多数企业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和缩短建设周期,在设备选型、控制水平、公辅设施配置等方面要求不高,导致生产线装备水平落后、控制水平低、吨钢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冶炼系统无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电炉供电制度传统;连铸坯热损失大;轧钢加热炉炉型以及加热制度不合理导致热损失严重、坯料烧损大;轧机电机未采用节能型电机;轧制工艺采用半连轧工艺;轧件切头、切尾量大;氧化铁皮未进行收集和再利用,生产用水循环率低、吨钢新水量大等。
我省地方中小钢铁企业环境保护设施投入不足现象普遍,冶炼系统除尘设施配置不尽合理、工业废水水处理系统设施简陋,轧制线加热炉热源供应多采用一段式固定煤气发生炉,煤气冷凝液和其他工业废水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冶炼粉尘外泄严重,固体废弃物如炉渣、除尘灰等也存在不能有效处理等问题
综合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省钢铁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不断增加。但同时,根据我省市场有效需求,我省钢铁行业不属于产能绝对过剩。因此,有必要通过企业组织形式创新来整合资源,聚集实力,优化布局,进而调整产品结构,倒逼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3.2 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相关城市例行监测数据、园区规划环评及区内项目环评现状监测数据,本次产业规划产能拟布局地及规划环评建议产能承接地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噪声等均能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各环境要素环境质量现状达标。
3.3 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1、废钢资源量不足及缺乏科学合理的区域资源回收体系及“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基地。
2、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行业效益波动明显,企业搬迁内在动力不足,规划实施存在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3、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大量企业无合法环保手续,部分工艺设备不满足最新政策法规要求,普遍存在超标排放情况,基本均涉及或多或少的环境问题,个别企业与周边环境矛盾突出。
4、规划所涉企业较多,现状布局较分散,用地较独立,基本都不在工业园区范围内,由于钢铁行业自身产业属性较敏感,部分企业现状厂址所属地区工业园区不具备承接条件或具备承接条件但已无地可供,未来中小钢铁产业优化布局受到行政区划和土地资源的限制。
5、不同层次规划间的冲突,控规修编滞后对企业合理选址的影响。
6、拟迁入园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支撑问题。
从环境影响角度,规划实施后各企业均逐步迁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经预测,各企业至规划目标年的污染物排放量均处于园区规划环评成果预测排放总量控制范围内,不会对园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不会因本次产业规划的实施改变各产能布局地环境功能类别,规划实施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可接受。
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各产能承接园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均拥有足够的环境容量,可支撑全省短流程中小钢铁产业的发展。
5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及优化调整建议
本次规划环评分别针对《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及总体思路、规划期限、规划产能指标、规划产能分配及布局、规划工艺设备、规划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减排目标、规划重点产业链及产品等内容进行了环境合理性分析,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未来发展需要以及环境保护要求,提出了相应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意见。
下表为对产业规划所涉企业产能分配及布局的初步意见。
表5-1 各企业产能分配及布局意见汇总表 单位:万吨
序号 | 所属 子公司 | 所在地 | 企业名称 | 现状产能 (炼钢/轧钢) | 规划分配产能 (炼钢/轧钢) | 建议迁入园区 | 搬迁 时限 |
---|---|---|---|---|---|---|---|
1 | 成都 子公司 | 大邑 | 成都冶金实验厂有限公司 | 160/120 | 220/220 | 大邑沙渠工业集中区 | 待议 |
2 | 都江堰 | 成都市长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100/80 | 80/80 |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 待议 | |
3 | 都江堰 | 四川都钢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50/40 | 40/40 | 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 待议 | |
4 | 金堂 | 成都热华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0/35 | 50/50 | 金堂成阿工业集中区 | 待议 | |
5 | 新都 | 成都中亚特钢有限公司 | 50/50 | ||||
6 | 双流 | 成都川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50/35 | 退出关闭 | 待议 | ||
合计 | 410/360 | 390/390 | / | 待议 | |||
7 | 德阳 子公司 | 德阳 | 四川省德钢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100/95 | 10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8 | 广汉 | 德阳市盛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80/60 | 10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
9 | 广汉 | 四川省德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90/80 | 3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
10 | 广汉 | 广汉市向阳轧钢厂 | 50/40 | 3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
11 | 广汉 | 四川广汉南钢实业有限公司 | 80/85 | 5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
12 | 绵竹 | 四川省绵竹金泉钢铁有限公司 | 40/40 | 30 | 德阳经开区 | 待议 | |
13 | 广汉 | 广汉市新向阳轧钢有限公司 | 50/40 | 退出关闭 | 待议 | ||
14 | 广汉 | 广汉市新金阳钢管有限公司 | 50/50 | 退出关闭 | 待议 | ||
合计 | 540/490 | 340/340 | / | 待议 | |||
15 | 川南 子公司 | 泸州 | 泸州益鑫钢铁有限公司 | 110/105 | 75/75 |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 | 待议 |
16 | 宜宾 | 宜宾中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40/30 | 37.5/37.5 | 向家坝工业区高捷园 | 待议 | |
17 | 泸县 | 四川省泸州江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40/40 | 37.5/37.5 | 江阳城南工业园区 | 待议 | |
合计 | 190/175 | 150/150 | / | 待议 | |||
18 | 达州 子公司 | 达州 | 达州市航达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80/80 | 100/100 | 达州市天然气园区 | 待议 |
19 | 达州 | 达州市通川区金鸿实业有限公司 | 55/55 | 退出关闭 | 待议 | ||
合计 | 135/135 | 100/100 | / | 待议 | |||
20 | 攀枝花 子公司 | 攀枝花 | 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 | 70/65 | 160/160 | 攀枝花钒钛园区 | 待议 |
21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祥安轧钢有限公司 | 0/40 | 攀枝花钒钛园区 | 待议 | ||
22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宇泰轧钢有限责任公司 | 0/60 | 攀枝花钒钛园区 | |||
23 | 攀枝花 | 攀枝花市新冶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 0/30 | 退出关闭 | 待议 | ||
24 | 仁寿 | 四川金圣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50/40 | 25/25 | 仁寿汪洋工业园区 | 待议 | |
25 | 眉山 | 眉山川越工贸有限公司 | 0/30 | 35/35 | 甘眉工业园区 | 待议 | |
合计 | 120/265 | 220/220 | / |
| |||
总 计 | 1395/1425 | 1200/1200 | / |
|
总体而言,采纳规划环评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本次产业规划的实施将实现全省短流程中小钢铁产业产能总量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升级、工艺设备更新、污染排放降低,最终体现环境正效应。
6 环境保护对策及减缓措施
本轮规划实施后,所涉钢铁企业将全部采用短流程炼钢+轧钢工艺,因此,规划环评按照《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修订)》、《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等行业政策法规,从水、气、声、渣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及各个企业需采取的环境保护对策和减缓措施。严格落实相关环保对策和措施,可有效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区域环境负荷,规避环境风险,确保产业规划实施的环境正效应得以充分体现。
7 执行总结
规划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产业方向与布局、产业规模、环保目标及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规划保障措施等各项规划内容总体而言从环保角度是合理的。同时,针对其中不足之处,规划环评提出了相应建议措施,特别是在产能分配、产业布局、企业入园选址、工业路线及设备、环保目标及污染物排放指标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完善建议。意在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下阶段产能分配及布局的落实,为全省中小钢铁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此前提下,本次产业规划的实施不会导致产能布局地各环境要素超标,可满足区域环境容量及总量的控制要求。将逐步扭转全省地方中小钢铁行业面临的困难局面,改善行业发展前景及区域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废钢资源的高效回收和有效利用,所涉企业整合重组后产能总量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产业布局得以优化,工艺设备完成更新,污染排放大幅降低,促进行业节能减排。采纳并落实规划环评提出的各项措施及建议后,可有效缓解区域资源环境的制约问题,规划实施的环境正效应明显,从环保角度分析,《四川省地方中小钢铁产业发展规划》总体可行。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