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25 阅读次数:
关于东区2012年财政决算及2013年上半年
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一、2012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2012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在区国、地两税、国土和全区各部门(单位)的通力支持协助下,区财政局切实履行各项财政职能职责,圆满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任务。2013年4月市财政局已对我区2012年度财政收支决算进行了批复,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2年财政预算批复及调整情况
区十届人大第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为:收入预算83,210万元,支出预算100,715万元。2012年9月,经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批准,财政收入预算调整为90,430万元,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11,484万元。
(二)2012年财政收支决算
2012年,我区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1,028 万元,占调整预算(90,430万元)的100.66%,较上年增收18,720万元,增长25.8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397万元,占调整预算(75,130万元)的101.68%,较上年增收13,787万元,增长22.02%,超市下达公共财政预算增速考核指标(20%)2.02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三区两县”第二;基金预算收入14,631万元, 占调整预算(15,300万元)的95.63%,较上年增收4,933万元,增长50.87%。
2012年,我区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支出110,958万元(不含上级补助列支,下同),占调整预算(111,484万元)的99.53%,较上年增长20.3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3,861万元,占调整预算(93,936万元)的99.92%,较上年增长17.28%;基金预算支出17,097万元,占调整预算(17,548万元)的97.43%,较上年增长40.73%。
(三)2012年财政平衡情况
2012年当年地方财政收入91,028万元,加上转移性收入46,479万元和债券转贷收入2,000万元,上年结余3,940万元,收入总计143,447万元;总收入减去地方财政支出138,916 万元(含上级补助列支),减去专项上解1,164万元后,年末滚存结余3,367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滚动平衡目标。
二、2013年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
今年以来,区财政紧紧围绕“三个加快建设”和“三个走在全省前列”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创新突破,高位求进”工作基调,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妥善保障各项支出需求,强化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改革,确保了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均衡良好实现。
(一)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509万元,占年初预算(88,588万元)的54.76%,超进度4.76个百分点,同比增收6,956万元,增长16.7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093万元,占年初预算(67,938万元)的56.07%,同比增收4,556万元,增长13.58%(税收收入31,544万元,增收2,937万元,增长10.27%;非税收入6,549万元,增收1,619万元,增长32.84%)。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0,416万元,占年初预算(20,650万元)的50.44%,同比增收2,400万元,增长29.94%。在实现的收入增速中,我区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位居全市“三区两县”第一(西区-35.13%、-16.65%,仁和11.53%、-0.23%,米易6.53%、9.94%,盐边-29.97%、-15.86%)。
注:从2013年1月1日起,市对我区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调整,重点是调整市与我区部分共享收入的税收分享比例。因此,自2013年起,我区地方财政收入按照调整后新的市与区财政管理体制口径进行统计。
(二)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支出54,494万元(不含上级专项补助列支6,193万元,下同),占年初预算(120,038万元)的45.4%,同比增支6,440万元,增长13.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441万元,占年初预算(99,481万元)的45.68%,同比增支4,692万元,增长11.51%;基金预算支出9,053万元,占年初预算(20,557万元)的44.04%,同比增支1,748万元,增长23.93%。
(三)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分析
从以上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来看,总体较好:一是地方财政收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今年以来,面对不利的财政增收形势,区财政加强收入执行动态分析,密切联系各执收执罚部门,紧跟收入增减变化情况,督促征收应对措施落实,在区国、地两税和国土等征收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均完成了半年任务,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双过半”。二是税收依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但增长相对放缓。税收收入完成31,544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03%,增长10.27%,较上年同期下降25.0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中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契税等税种完成情况较好,保持了较高增幅,分别增长24.19%、38.94%、15.05%、66.28%。三是非即期收入确保了非税收入与基金预算收入执行进度。上半年,非即期收入对非税收入与基金预算收入完成半年进度贡献突出。在完成的基金预算收入中,非即期收入主要是土地收入,土地收入完成8,259万元,占基金预算收入的79.29%,增长42.42%,较上年同期提高20.82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支出保障有序,实现较大增幅。面对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区财政加大了资金统筹平衡力度,结合预算安排,按照支出的轻重缓急,及时妥善安排资金。首先确保了人员、公用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与此同时,整合资金资源,大力支持了民生工程、学校建设、丽攀高速公路建设、沿江打造、阿署达景区建设以及“五创”联动等重点工作(项目)。从财政支出增幅来看,公共安全增长64.39%,教育支出增长76.13%,科学技术33.02%,文化体育和传媒41.15%,社会保障和就业46.18%,医疗卫生56.09%,节能环保26.8%,城乡社区事务34.04%,农林水事务28.42%。五是专项补助争取进度加快。2013年起,市对我区实施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将对我区上划部分财力予以综合补助专项资金,在积极与市财政协调衔接下,及时落实了市对我区部分综合补助专项资金13,961万元。与此同时,上半年,上级专项补助完成6,1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51万元,增长85%。六是财政管理进一步深化。全面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加强和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定了《攀枝花市东区财政局关于实施区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制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和扩大了公务卡的支付范围。全面启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模块,强化了区级财政资金支付的管理与监督。
(四)全年财政收支形势预判
上半年,我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从全年来看,财政收支形势仍十分严峻,财政收入面临较大减收影响,财政支出居高不下,增支因素较多,导致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1、收入方面:一是特殊因素推高财政增收。上半年,为保证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执行进度,按照市里总体部署要求,区国、地两税采取了非常措施促增收,这将导致我区下半年税收收入增收空间缩减。同时,非即期因素拉动财政增收成效明显,集中体现在非税收入和土地收入方面,二者非即期收入达到12,000万元。剔除上述因素影响,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呈负增长。二是经济下行束缚财政增收。目前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经济增速放缓,辖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未根本扭转,园区重点骨干企业50%处于停产状态,其余企业均处于减产状态。高档餐饮、娱乐等企业运营不佳,效益明显下滑,税收贡献下降,严重制约了税收收入增收。这突出体现在我区主体税种之一的增值税上,1至6月,区级增值税完成较上年同期下降5.75%。就目前形势预判,全年预计区级增值税将减少2,000万元。三是税制改革影响税收增收。尤其是“营改增”试点范围的扩大和深入,就我区而言,涉及纳税户约1,400户,影响区级税收收入达8,000万元。上半年新“国五条”的出台,带来了房地产税收阶段性增收。然而在此之后,我市房地产市场将由热变冷,楼市将进入观望期,从而影响房地产业税收增收。受表外矿资源税分享政策调整,2013年我区将不再分享表外矿资源税,预计全年该项税收收入减少约1,000万元。四是一次性因素影响财政增收。从税收收入来看,一次性税款清缴入库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上,完成收入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3.25%、47.4%、93.81%,全年一次性税款预计减少约3,000万元。从非税收入来看,东区非税收入征收常量保持在4,000万元左右,而近年大幅增收主要依赖于一次性因素影响,若 2013年无一次性因素促收,则需要用正常非税收入来消化往年一次性增收基数部分。
2、支出方面:一是人员刚性支出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区财政供养人员迅速增长,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影响,我区人员刚性支出规模进一步扩大,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55%,“吃饭财政”已是我区财政支出一显著特征。二是教育建设支出负担沉重。目前我区对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年均增速在20%左右,教育支出负担突出体现在建设项目上。2013年,我区校安工程、运动场改造、新建市三十九小学、市二十七中小学改扩建等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5,205万元,扣除已落实资金6,081万元,尚存资金缺口9,124万元。三是政府建设项目资金缺口突出。就2013年而言,全区已明确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共71项,主要涉及教育建设、征地拆迁安置、园区建设、沿江打造、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五创联动及其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69,862万元。对此,区财政仅能安排资金38,029万元,仅占投资总额的22.38%。余下资金缺口达131,833万元。四是还本付息压力较大。截至目前,我区政府性债务余额为91,882万元,剔除委托贷款还贷准备金7,534万元后,债务实际余额为84,348万元,债务还本付息对地方财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五是新增支出加剧财政支出压力。经初步测算,2013年,我区新增支出预计3,326万元,主要有“两免一补”由农村覆盖到城市,增支360万元。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检查相关规定和要求,需新增购置教学设备设施等经费300万元。19中小学校食堂改造计划投资500万元。渡金线至阿署达沿线风貌打造1,000万元。主城区公路和市政设施清扫保洁面积增加新增经费326万元。炳草岗中心广场等三处日常运营管理经费430万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经费140万元。我区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办公经费及党员培训经费待遇调整,增支270万元。
三、2013年下半年全区财政主要工作
下半年,面对复杂而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和突出的支出压力,财政工作任务将更为紧迫和艰巨。对此,为保证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我们将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收入组织工作,力争年度财政收入目标实现
继续强化收入组织工作,认真落实各项征收举措,以确保年度收入目标及时完成。一是加大财政经济形势和财税改革相关分析,对收入进行科学预判,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密切关注“营改增”对我区税收增减变化影响。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与两税、国土等征收部门工作联动,按月按季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将业务经费与部门征管实效挂钩,充分调动部门征收积极性。三是扎实推进征管促收工作,积极开展税收收入专项检查,加大产业、行业重点纳税户监管力度,大力清缴陈欠税,确保税收应收尽收。四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督促部门非税收入计划执行,充分挖掘增收潜力,重点抓好银江镇表外矿收入。五是紧跟土地项目,配合国土部门做好辖区土地整理储备、上市拍卖、分成测算等相关工作,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确保土地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二)加大资金和政策争取,不断增强财政保障实力
一是加大中央、省级转移支付有关政策研究,重点针对均衡性转移支付、教育、社保、医疗卫生、水利交通、环保、农业等资金政策,做好调查摸底、统计上报等基础工作,抢抓政策资金扶持。二是充分发挥部门向上争资作用。财政在政策研究、信息资源、项目申报等方面积极协助配合部门,认真落实争取资金工作经费保障,鼓励和调动部门积极性。三是结合东区工作实际,积极向上呼吁加大对我区城市建设、老旧城区改造、沿江打造等建设投入,进一步明确市区政府投资责任。努力争取和扩大上级财政对我区教育专项补助,并积极争取东区学校新建、改扩建市级投入。四是根据市对我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完善相关规定,积极衔接市财政,做好市对我区综合补助专项资金结算工作。五是调整完善融资平台职能,积极探索融资模式和渠道,努力争取新一轮地方转贷,做好贷款资金链正常链接。六是审慎研究市级事权下放相关政策,坚持责权利一致原则,努力争取和维护我区地方利益。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有序保障各项支出需求
一是牢牢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厉行节约,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妥善落实人员、公用基本支出。按月及时保证人员工资福利等相关经费正常发放,按季及时拨付公用经费,有效维护部门(单位)日常工作运转。三是加大教育建设投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推进校安工程建设、运动场改造、安全隐患整治等,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四是巩固和提高民生工程投入,完善各项民生政策资金保障机制,充分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实惠顾百姓生活。五是统筹资金政策资源,通过预算资金安排,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和融资贷款等方面倾力保障全区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沿江打造、阿署达景区建设以及“五创”联动等。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细化预算编制,狠抓落实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动态分析,不断提高预算准确率和到位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观念和要求贯穿于财政工作各个方面,深入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法制性和执行力。加快阳光财政建设步伐,稳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增强预决算信息透明度。完善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相关后续管理工作,做好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结合市对区新一轮体制调整,调整和完善区与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区镇财力分配。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政府投资评审机制,规范基本建设管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债务偿还,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五)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有效保证财政健康运行
积极开展收入征管质量监督检查,确保财税政策的有效执行。深入开展财政各专项资金检查,重点针对民生、教育、社保、重大建设等资金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实效性。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建账监管,努力提高全区会计信息质量,有效规范财经秩序。继续推进“小金库”专项检查,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加快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强化财政干部职工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培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促进廉政建设。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