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14 来源: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4月1日在东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毛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区十一届政府工作回顾和2021年主要工作

  区十一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东区经受大考验、推动大转型、蓄势大赶超的五年。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经济社会运行稳中有进、稳健提质,较好地完成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保持定力、专注发展,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面对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5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40.81亿元,年均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3.6万元提升至5.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0.2:62.2:37.6优化为0.5:55.4:44.1。累计实施重点项目636个,总投资2390亿元,银江水电站提前一年实现大江截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荣获“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四川省服务业强县”等多项殊荣。

  五年来,我们厚植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工业经济量质双增。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超过4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攀宝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初具规模,驰辉钛锆、航钛铸锭等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投产;绿色建筑建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工业质量向中高端稳步迈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格为省级园区,并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入选首批四川省“5+1”重点特色园区【1】和四川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淘汰落后产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及省级验收。

  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商贸业单位达266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6%,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汇聚各类品牌近3000个、首店名品155个,万达广场、万象城等新型商业综合体迅速形成新地标。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733家、交易额突破21亿元。密地现代物流园、坤牛智慧物流生态园等持续壮大,物流市场主体达318家。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基本成型,“4+6”现代服务业体系【2】加快成势,获评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县。

  乡村迈向全面振兴。弄弄沟牛油果基地等特色农业态势良好,星空露营地等农旅融合项目展现更多近郊优势。累计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园、合作社13家,培育龙头企业12家,农业总产值增长72.7%。完成厕所改造892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3%;行政村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均超过90%,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个村荣膺“全国文明村”称号。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引擎注入新动力。

  重点改革力度空前。142个专项改革方案有效实施,九大领域重点改革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等42项重大改革试点落地见效;政府机构改革圆满完成,“两项改革”【3】激发更多基层治理活力。1516项依申请事项全部实现全网通办,“马上办”事项达57%、“一次办”事项达10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达3.5万户。

  创新创业成果丰硕。申报各类科技项目161个,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39项,新增创新孵化载体1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R&D【4】投入强度达到2.25%,高于省市平均水平;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累计14.62亿元,单项排名全省第一;拥有各类各级科研平台41个,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件,是全省平均数的9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指标全部达标。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跻身国家级众创空间。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等国省战略。与北京西城区、苏州吴江区和成都市锦江区等先进城市县(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缔结友好县(区)。成功举办中国攀枝花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CBBA全国健身锦标赛等多项国际、国内知名赛事,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围绕自身产业禀赋,实施重点产业招商攻坚行动,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0.98亿元,居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城乡面貌展现新颜值。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炳三区、炳四区迅速发展,城区空间进一步拓展。建成微型公园、广场20余个,5G基站697个;“三供一业”分离移交【5】改造全面完成。顺利打通交通拥堵“三把锁”【6】,主动解决群众出行难的国调队路口、龙珠路口、原市公安局和图书馆路口三个交通堵点,“环射衔接”的主城区路网逐渐形成;新建污水管网227公里,高梁坪污水处理厂建成试运行。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建成高品质小区24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万余户、老旧小区改造60个。新增社区便民服务体89个,“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丰富多彩。有效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率达100%,建成区35%以上生活垃圾实现回收利用。持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城管体制改革,城市秩序更加优良,市容市貌更加整洁。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切实做好两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关闭“散乱污”企业130余家。空气质量持续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2.5%,地表水纳入国家考核监测断面水质达到Ⅱ类,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辖区土壤污染风险总体可控,“三大”保卫战【7】连战连捷。河长制、林长制有力有效,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推进有序,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五年来,我们聚焦民生、办好实事,群众福祉迈上新台阶。

  民生事业坚实有力。创造性开展“精准扶低”【8】工程,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全部“脱低”,提前3年达到全民小康标准。民生支出累计超6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70%以上,办成民生实事304件,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城镇就业3.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2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0万人次,社会和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教体事业全面发展。新(改)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7100余个、校舍面积逾15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培育骨干教师465名,建立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引进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和泊森高级中学,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容。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连续7年全市领先。“教培云”监管服务走在全国前列。新建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63公里,全民健身和体育事业持续繁荣,获评全国老年人太极拳之乡。

  健康事业稳步推进。在全市率先完成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智慧医疗初显成效,建成中医馆12家,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金福达康肾病医院、爱尔眼科等特色专科医疗机构相继落户。打造“健康细胞”【9】“卫生单位”等507个,成功创建四川省健康促进区。全面升级日间照料中心38个,“群巢式”互助项目等19个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次第展开。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

  文化事业活力绽放。推出文旅融合精品线路2条,升级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53个,倦客书吧、含章书院等6个城市书房建成投用,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一公里文化圈”基本实现。成为全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攀枝花原点广场建成启用,银江镇入选四川省首批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

  五年来,我们防控源头、加强治理,平安建设开创新局面。

  发展底线持续筑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严从紧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累计接种疫苗75.67万剂次,以科学精准的措施筑起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实屏障。高位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落实“七级包保”“十户联保”责任,投入4852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以坚决有力的行动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风险隐患有效防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债务控制在红色风险警戒线以下。创新推出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做好粮食和物资储备,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获评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积极推进矛盾多元化解,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政法队伍建设纵深推进,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逐步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连续4年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入选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基层治理出新出彩。获评全省首批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区。新源路社区志愿服务“137”模式【10】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沙坝村获国家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一村一警”基层治理模式得到省委政法委高度评价,创新推出城乡基层治理、市域社会治理,平安建设“三跨三联”【11】模式。1个街道6个社区获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高标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监督,办理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17件、政协提案404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法治政府建设,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100%。审结政府投资项目54个,提出审计建议82条,审减金额超过1亿元。一以贯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三公经费”支出逐年下降。坚定不移推进依法行政,驰而不息抓牢作风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政府执行力、落实力明显提高。国防动员、双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区”称号。高质量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七五”普法,全面推进“八五”普法,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统计、物价、人防、应急、侨台、档案、保密、工商联、地方志、机关事务、国家安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移民、对口帮扶、民族宗教、工会、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全区上下以“起步就冲刺,开局即决战”的昂扬姿态,沉着应对大战大考新挑战,积极适应复杂多变新形势,主动落实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4%、10.8%、18%、8.3%、33.2%,均超额完成预定目标。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精准施策抓防范,重大风险有效化解。扎实开展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排查入(返)攀人员80.13万人次,核查红黄码数据3.4万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4.4万家次,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纵深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组织开展“百人守卡、千人巡山”活动,动态排查治理森林火灾隐患点82个,清理“四边”147公里,完成计划烧除9400亩,实现“两个确保”。丰源矿业、鼎盛嘉园项目等历史遗留问题取得重大突破。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方面形势稳定向好,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通过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综合评议。

  (二)全力以赴抓项目,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294个,推出重点项目110个。地企贸易额历史性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22.9%;目伦锂电池新能源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实现“零”突破、“攀刀”填补国内钛制厨刀市场空白,开辟出东区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电商直播累计开播近千场次,创新推广发票摇奖活动,举办促销活动300余场,拉动消费超20亿元;康养旅游接待554.2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货物进出口逆势前行,增速和总量均位居全市第一。“果然在攀”特色农业品牌上线运营,阿署达芒果成功进入北京华联全国121家综合超市销售体系,首次闯入国际市场。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6家。

  (三)汇聚活力抓动能,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建成“五位一体”行政许可标准化体系,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全程网办率、网上可办率分别达88%、92%、100%。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纳入国家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纳入循环化改造省级示范试点。举办2021全国“钛时代•享未来”钛金属材料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7家,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3个;《高品质大吨位钛及钛合金铸锭关键技术》通过科技厅“卡脖子”关键技术项目初审,超细粒钛铁矿回收技术开发与示范等4个项目达成产学研合作;“天府科技云”平台成交金额超过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70亿元。

  (四)精明增长抓建管,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实施城市更新五年计划,望江片区成为全市首个试点,炳四区—马家田—阿署达片区综合开发利用提上日程,马家田尾矿库花海“金点子”征集火遍“朋友圈”,城市发展新引擎蓄势待发。创新开展“街长制”试点,数字化城管案件处置率达99.9%。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炳四区道路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新增、修缮便民设施518处,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地表水环境质量在全省183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二,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内涵持续提升。

  (五)提升质效抓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累计投入11.4亿元,办理重点民生实事100件、“小微”实事1529件。新增城镇就业6167人。教育教学成绩再创新高,国重上线人数突破1300人,创新开展“东区智慧教育”项目拉练。基层医疗机构在全市率先实现“云平台”服务,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4%。区图书馆建成开馆,区文化馆晋升国家一级文化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管道天然气成功入户,东区进入“缅气时代”。

  各位代表!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回顾五年艰辛历程,我们凝心聚力、苦干实干,顶住了外部形势多变、经济持续下行、疫情严重冲击和区域激烈竞争等复杂局面带来的多重压力,克服了产业升级、瓶颈突破和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多次转型阵痛,打赢了疫情防控、环保督察、扫黑除恶、重大风险防范和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多场硬仗,书写了经济提质、产业增效、民生扩面的奋进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东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级组织、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五年勤勉奋斗,换得春华秋实。转型升级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够取得新成就、续写新篇章!梦在远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保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的勇气,笃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砥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意志,就一定能够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华!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民生福祉第一根本,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就一定能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从严从实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刹“歪风”、纠“四风”、树“新风”,敢于狠抓实干、勇于担当作为,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动能支撑还不够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营商环境与市场感受还有落差,民生保障与群众期待还有距离;少数干部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紧盯发展矛盾、直面发展难题,全力突破一道道难关、攻克一个个山头、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十二届政府任期展望

  各位代表!当前,东区进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起步期、高质量发展加速期、全面转型跨越关键期,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任务书”“施工图”。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顺势而为的战略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乘势而上的科学考量,更是融入新发展格局应势而进的责任担当,发出了扬帆奋进的“动员令”,按下了争先进位的“快进键”,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我们唯有进一步抢抓机遇、奋斗作为,聚焦现代化,突出高质量,谋创新、拼项目、转动能,优城市、治生态、惠民生,才能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东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辉煌。

  本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12】和区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13】,继续做好“六稳”“六保”【14】工作,推动经济活力更足、发展动能更强、人民幸福更有质感,奋力建设产业强、城市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

  本届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未来五年,通过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全区经济实力要显著增强,改革开放要不断深化,新兴动能要加速成长,绿色发展要纵深推进,治理效能要明显提升,人民生活要更加美好,中心城区地位要更加稳固。

  (一)实施赋能增效行动,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主阵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中圈”“外圈”区域配套协作,密切与成渝贵昆等区域重要节点城市联系,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完成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820亿元以上。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依托辖区创新资源,围绕钒钛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实施科技攻关,促成更多科技项目落地转化,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重点创新产品。到202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0家;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R&D投入强度达2.5%。

  (二)实施进位提质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工业集聚地。大力推进“工业强区”战略,持续优化“一园三片四链”产业布局【15】,构建“4+3+1”现代工业体系【16】,打造机械制造、钒钛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圈,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和配套能力,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坚决清退低效和闲置企业,实现“腾笼换鸟”;深化与周边园区、发展平台的协同联动,不断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深入实施产业培育计划,聚焦优势产业,延链条、强特色、育增量、扩总量,力争通过5年努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提档晋级,实现园区收入1500亿元,整体排名位居全省省级高新区前列,努力创建国家级园区。

  (三)实施绿色引领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7】战略部署,推进钢铁、钒钛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高质量完成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拓展培育水电、氢能源等清洁能源产业,到2026年,绿色低碳产业营业收入超260亿元。坚持“精明增长、匠心营城”理念,有序推进新区拓展和老城更新,加快城市“双修”【18】,到2026年,棚改腾退空间开发利用达80%以上,“123”城市发展新格局【19】基本形成,炳草岗等老城逐步复兴,“会客厅”综合品质全面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四)实施提档升级行动,加快建设时尚消费目的地。做实“一带一区三圈”【20】发展规划,加快构建“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实施“招大引强”和重点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引进高端、时尚和首店品牌,壮大服务骨干主体,创建1—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智慧物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布局,推动平台经济、体验经济和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有序发展;优化丰富消费供给,加快要素集聚,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以服务水平提标、商业配套设施改善、区域商圈品质提升、社区便民服务嵌入为重点,打造特色街区、时尚商圈和区域消费中心。

  (五)实施智慧品质行动,加快建设社会治理示范区。落实好“四大提升”【21】各项任务,持续巩固区域教育、医疗、文化高地,增强服务带动力。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区,创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运用,探索“互联网+社区治理”,增强城市智慧治理能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高效、富有特色的市域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建成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幸福家园。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东区重塑经济地理空间的重要节点。我们将全面贯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会部署,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亿元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促转型、强支撑,在产业生态上培优培强。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工业提质增量的主战场,大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体承载力。加快攀宝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建设;提升钒钛产业配套能力,力争钛铸锭锻造及管材轧制等项目早日投产。整合高梁坪—五道河片区选矿企业,加快推进丰源绿色高效技改扩能项目及徐家沟矿山开发,形成选矿集中区;积极引进绿色建筑建材企业,打通园区资源综合利用“自循环”系统,力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支持攀钢打造千亿企业,紧紧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左右端”,引进配套企业4家以上。聚焦优势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壮大有核心技术、产业附加值高、上下游协同的“链主型”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户。

  加快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改造一批”的思路,高标准建设太谷广场沉浸式体验商圈,做优做精万达广场、万象城等核心商圈,打响中央铭城个性化、德铭阳光时尚化消费圈,持续擦亮帝景华庭、学府花园美食街区等本土品牌。实施更大规模的消费政策,围绕重大节点组织促销主题活动200场以上,拉动消费10亿元左右。瞄准新消费需求,加快打造攀枝花电商直播基地,培育壮大攀钢生活公司、恒力集团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和早安攀枝花、GOGO攀枝花等电商平台。积极发展高品质夜间经济,培育新兴消费项目和消费热点,吸引更多消费群体。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发展芒果、牛油果等现代特色农业和近郊体验农业;推动“果然在攀”农业品牌、农产品深加工中心做大做强,培育省级示范经营主体2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积极创建阿署达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高效,力争农业产值增长5%。围绕文旅、医养融合等,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力争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升级改造桐银路、沙阿路,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让乡村更加美丽。

  加快项目攻坚突破。认真落实市、区“项目攻坚突破年”各项部署,举全区之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围绕国家、省、市重大规划、政策和战略,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200个以上,推出重点项目90个以上,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上“大盘子”。围绕全市“三大战略”和“三篇文章”,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全年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超过160亿元,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7个,加快马家田沟入江口片区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及阿署达片区文旅开发、绿色建材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实行月调度、季会商机制,抓好跟踪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银江水电站、川西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的良性循环。

  (二)着力添动能、增活力,在改革创新上突破突围。

  创新驱动提潜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和省级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启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强化交流合作,推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个,搭建市级研发平台1个,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2个。实施“高企倍增”行动计划,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户,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80亿元。

  深化改革增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平均减少60%以上,全程网办事项达85%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5%以上。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让企业在公平、法治、透明的发展环境中健康成长。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支持兴东集团发展壮大。进一步理顺“大园区”运营管理机制,探索推行“标准地”供应、“带项目方案”出让土地,推动符合条件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三)着力补短板、提品质,在城市建管上提质提标。

  新区拓展挖潜质。完成城市更新改造五年规划、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快构建“123”城市发展新格局。围绕“一条环线”,积极对上协调,推动阳光大道北延线连接线、渡仁片区至阿署达隧道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力推动马家田—阿署达片区综合开发,启动尾矿库花海项目一期建设,力争呈现更多业态。配合推进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银江湖公园规划建设和攀枝花公园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攀商•幸福里水街、未来之城等8个项目建设。

  老城更新增颜值。实施“复兴炳草岗”行动【22】,激发老城区活力。专班推进望江片区城市更新,带动周边改造升级,实现片区功能提升。全力实施“纽扣计划”【23】,加快龙马路、龙滩路建设,优化“三横多纵”的交通路网格局。大力推进城市“双修”,改造老旧小区23个,扩面推进老城区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完成天然气置换煤气3万户以上,新建污水管网30公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用好棚改“金边银角”建设口袋公园、文化公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绿化、花街景观效果,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

  精细治理强品质。做深做细垃圾分类,加快东区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体系项目建设,力争试点区域垃圾分类率达70%。整合区级各部门热线,实现“12345一个号码管服务”。开展餐饮油烟扰民专项整治,确保油烟净化装置全覆盖,重油烟排放远程在线监控达40%以上。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打造治理共同体。开启新一轮文明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深入推进“路长制”“街长制”“巷长制”,探索“微治理”,加强城乡接合部、重点街区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着力优生态、促低碳,在绿色发展上见行见效。

  生态保护增绿色。严格落实“三线一单”【24】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改善水土生态环境,分类分片区推进山体修复综合治理、生态复绿、尾矿库综合治理以及水土保持。加强大黑山、金沙江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炳四区陈家垭口和金沙江北岸弄密村等地山体修复综合治理工程。深入推行区、镇、村“三级”林长制,加强天然林资源和公益林保护,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确保森林覆盖率达43%。大力推进矿山恢复治理工作,打造绿色矿山。

  铁腕治污亮底色。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排查整治,全力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开展在线监控排查,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四项”专项行动,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保持优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污染地块详查、评估和风险管控修复工作,提升辖区土壤环境安全利用率。

  拓展赛道添成色。坚持以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水光氢储”协同互补,积极谋划“银江湖”水面空间及沿江两岸综合开发,拓展光伏在社区和种养殖、交通、市政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探索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考核,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大力发展钒电池等储能产业,加快推进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集聚地建设,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五)着力办实事、惠民生,在人民福祉上用心用情。

  擦亮区域教育品牌。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加快炳四区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争公办及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超过85%,完成银江中心校、市五小等2所学校改扩建,新增校舍面积4200平方米。认真落实“双减”【25】要求,全力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四川省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领航学校2—3所,吸引更多学生来攀上学。

  全面建设健康东区。加快推进瓜子坪、弄弄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试点项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建成投运。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启动四川省免疫规划示范区复审和二级甲等疾控中心创建工作。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完善特色医养服务体系,打造“康养驿站”7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家,力争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00%签约服务;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实施儿童关爱保护10件实事。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和四川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后续创建,做好第七次图书馆评估定级。协助办好攀枝花欢乐阳光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抓好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兰尖博物馆”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开发。围绕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文化活动,讲好东区故事,传播东区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打好技能培训、创业帮扶等“组合拳”,新增城镇就业不少于5800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打造“完整社区”【26】,办好便民早餐点、新能源充电桩等民生实事项目,大力培育两步路、正好阳光等本土社区服务品牌,用好家门口的“小空间”做足惠民生的“大文章”。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持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按时足额发放民生保障资金,做好困难群体帮扶等工作。

  (六)着力防风险、保平安,在社会治理上筑实筑牢。

  防范风险守红线。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有序组织疫苗接种,构筑全民免疫屏障。持之以恒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打好“人防、物防、技防、制防”组合拳,不发生人为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强化政府债务管控,加强非法集资监测预警和风险处置,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妥善有序化解房地产领域重大风险,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维护稳定兜底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狠抓信访积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狠抓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创建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提升多灾种监测识别、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城市韧劲。

  强化治理筑防线。高标准完成各类基层试点,打响基层社会治理东区品牌;高质量完成市域社会治理,助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创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深化网格化管理服务,建强用好社区书记、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打造智慧联动中心“城市大脑”,让城市管理看得见、管得了、能联动。发挥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妇女儿童、老人等群体合法权益保障,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创先争优意识,全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定政治忠诚之魂。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大兴实干担当之风。鲜明实干导向,始终把抓落实、强执行、做表率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狠抓作风建设,让庸政、懒政、怠政行为无处遁形。坚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理念,常到基层抓落实,常赴现场想办法,常进一线解难题,高效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把“群众企业所盼”变成“政府部门所干”。全力以赴破难点、争试点、创亮点,以“比学赶超”态势,干成更多在省市有荣誉、同级有影响、社会有口碑的亮点工作。

  夯实法治建设之基。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力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严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认真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和统计监督,打造更多“阳光政务”品牌。

  固守廉洁从政之本。自觉扛实主体责任,坚持不懈抓好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强化预算管理,常态化监督问效,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全区人民的“好日子”。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严惩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努力让政府系统清风常在、正气永驻。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开阔的眼光、更非凡的气魄、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工作,奋发拼搏、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而努力奋斗,以更好的发展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1.“5+1”重点特色园区:按照《四川省“5+1”重点特色产业园区服务促进办法》,从现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产业园区中遴选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势突出、创新功能完备的示范园区。

  2.“4+6”现代服务业体系:以科技信息、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为四大支柱,创新发展康养产业、商业贸易、文化旅游、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3.“两项改革”: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

  4.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5.“三供一业”分离移交:指国企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

  6.“三把锁”:为缓解老城交通拥堵问题,改善瓶颈路段通行能力,自2019年开始实施的拥堵点改造及周边综合开发项目,包括三线大道北段与机场路交叉口改造工程、炳二区二规十路工程、攀枝花大道三角花园至竹湖园段道路改造工程、华南大桥项目。

  7.“三大”保卫战: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

  8.“精准扶低”:扶持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提高收入水平工作。

  9.健康细胞:以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为重点,以整洁宜居的环境、便民优质的服务、和谐文明的文化为主要内容,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倡导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提高家庭健康水平。以学校、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为重点,完善控烟措施,落实健康体检、职业健康检查、职业防护、安全管理等制度,营造相互尊重、和谐包容的单位文化,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10.新源路社区志愿服务“137”模式:“1”核引领,即以“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的工作路径为核心,引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3”张网络,即织好志愿服务专业网、织紧社会服务项目网、织密党群服务关系网;“7”大行动,即“志愿+邻里乐”促邻里欣欣向荣、“志愿+邻里助”促邻里守望相助、“志愿+邻里美”促邻里德善之美、“志愿+邻里颂”促邻里互助进步、“志愿+邻里学”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志愿+邻里守”促社区平安和谐、“志愿+邻里和”促社区民族团结。

  11.“三跨三联”:跨部门联动共建、跨区域联动共治、跨领域联动共推。

  12.市委“一三三三”总体发展战略:聚焦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总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精明增长、绿色低碳“三大战略”,统筹做好钒钛、阳光、清洁能源“三篇文章”,积极构建市域“内圈”、金沙江区域“中圈”、成渝贵昆“外圈”“三个圈层”经济地理空间。

  13.区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聚焦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总目标,推动江北打造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江南打造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两翼”协同发展,实施园区提质增量、城市有机更新、绿色低碳示范“三大重点工程”,构建创新创业主阵地、现代工业集聚地、时尚消费目的地、生态宜居公园城、社会治理示范区“五大区域高地”。

  14.“六稳”“六保”:“六稳”,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5.“一园三片四链”产业布局:一园,即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三片,即高梁坪片区钒钛材料、弄弄坪片区钢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瓜子坪片区循环经济三大片区;四链,即钒钛产业、钢铁深加工、矿业经济和循环经济产业四大链条。

  16.“4+3+1”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壮大洗选矿产业、钢铁及延伸加工产业、钛深加工产业、冶辅耐材四大支柱产业,延伸粉末冶金产业、钒产业、绿色建材产业,创新发展清洁能源、石墨、先进磁性材料等新兴产业。

  17.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某一年达到了最大值,之后进入下降阶段;碳中和,是指一段时间内特定组织或整个社会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海洋吸收、工程封存等自然、人为手段被吸收和抵消掉,实现人类活动二氧化碳相对“零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明确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8.城市“双修”: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19.“123”城市发展新格局:围绕打造一条环线、实施两大计划、建设三大公园的“123”城市发展新格局。一条环线,即从银江水电站蓄水连通至大梯道、攀枝花公园、东华山、玉佛寺、阿署达花海、马家田、滨江的一条围绕东区的环线;两大计划,即城市更新五年行动计划,打通玉佛寺至公园一号的阳光大道北延线连接线和阿署达龙岗水库至上干坝塘隧道等东西向快捷通道的“纽扣”计划;三大公园,即从上至下的东华山山地公园、阿署达花海公园、银江湖滨水公园。

  20.“一带一区三圈”:一带,即沿江休闲景观经济带;一区,即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三圈,即深度布局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炳草岗省级商贸流通集聚区、华山康养城三 

  个全功能康养圈层。

  21.“四大提升”:进一步提升就业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吸附力,进一步提升文化感召力。

  22.“复兴炳草岗”行动: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完善炳草岗片区基础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留住城市发展记忆,重现炳草岗片区活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3.“纽扣计划”:指深入梳理各城市片区间的交通联系,寻找相对薄弱区域和现实可行的“纽扣”节点,规划新增片区间快捷联系纽带,将各片区像“系纽扣”一样紧密联系起来。

  24.“三线一单”: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强化国土空间环境管控、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而制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5.“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26.“完整社区”:教育、医疗、购物、娱乐、健身等生活配套完善的社区。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1873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