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09 来源: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1年2月4日在东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凌永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东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办成了很多大要紧事、攻克了许多急难险关,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稳增长、强进位,发展质效显著提升,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十三五”目标任务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38.6亿元,同口径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8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这五年,我们调结构、促转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为构筑发展新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撑。聚焦“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次产业结构由0.4:66.8:32.8优化为0.5:53.3:46.2。工业集群优势放大,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园区,并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攀钢航母舰队”整装启航,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突破3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获评“全省工业强县示范县”。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新地标、新场景、新服务、新消费竞相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稳居全市第一,成功创建全省“服务业强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区”。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创建农业农村部热作标准化示范园3个,培育国家级、省级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9家。银江镇获评“省级特色小城镇”,阿署达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省十大幸福美丽新村”,沙坝村获评“四川产业兴旺村”。
这五年,我们抓改革、重创新,资源要素持续集聚,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汇聚了蓬勃动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教育管理体制、“三医联动”【1】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综合改革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公务用车、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改革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面完成。“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明显,累计减税降费22.1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6万户。累计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51.2亿元,33个研发机构、1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擎强劲,近3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10亿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精准招商,累计引进千万级项目453个,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726亿元,年均增长12.2%。
这五年,我们固基础、优环境,城乡品质大幅提升,为擦亮区域性中心城区名片增添了更足成色。城市建设按下快进键,完成重点房地产开发项目22个,产值突破千亿元。实施棚改3.2万余户、老旧小区升级改造23个,铺设雨污分流管网121公里,打开交通“三把锁”【2】配套项目投用,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三大战役”硕果累累,河(湖)长制全面落实,提前1年8个月完成省挂牌督办13户沿江水选企业取缔拆除,关停“散乱污”企业130余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从39.9%提高到42.8%,银江镇获评“省级生态乡镇”。“康养+”产业蓬勃发展,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逐渐成形,康养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
这五年,我们补短板、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筑牢了民生底线。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民生项目222个。新增就业2.6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基层医疗机构医保网络实现全覆盖,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廉租住房补贴等各类资金8300万余元。创新实施“精准扶低”,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于2017年全部脱低。投入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学位7100个,教育高地优势不断凸显。顺利通过第二轮、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成功创建二级乙等疾控中心、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打造文化服务站点和活动广场106个,创成全省首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军政军民鱼水情深,连续六届荣获“四川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这五年,我们防风险、保稳定,社会治理成效明显,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债务风险化解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依法治区深入实施,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六五”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创新推出社会治理东区“4×4”模式【3】,成功创建21个省级平安和谐社区(村),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获评“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困难比预料的多,挑战比预想的大,但成效比预期的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勠力同心、迎难而上,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答好疫情影响“加试题”,扎实做好“六稳”【4】工作,全面落实“六保”【5】任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9亿元,增速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增长5.8%。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防火防线牢筑。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出台疫情防控一级响应“十条措施”【6】,“地毯式”摸排15万余户、32万余人,用16天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24天“清零”确诊病例,实现感染人员“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台“东区六条”纾困惠企政策【7】,促成企业获贷3700余万元,减免各项税费、社保费用超6.5亿元,发放稳岗补贴、物流和房租补助等近400万元,142个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管理服务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攀人员2430人次,严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构筑起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将提高思想认识和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严格落实“七级包保”责任制【8】,6000余名包保责任人入户宣传18万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8万余份,实现村(居)民全覆盖。自查整改火灾隐患点34个。投入资金1200万余元,建立完善检查站、林火监控系统等防灭火设施,铲烧防火隔离带165公里、经果林隔离带2630亩,清理“四边”【9】147公里,扑火队伍营房和训练场地建成投用,有效夯实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
(二)抢抓机遇、逆势而上,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263个,234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总投资1266亿元,215个项目纳入“三年滚动计划”、总投资1256亿元。提钒转炉除尘系统改造等41个项目竣工达效,“山水鞠”足球、高炉渣循环综合利用升级改造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银江水电站、西部网络文学文创基地等38个项目加快推进。深入开展委托招商、“云招商”,引进签约项目76个、签约额323亿元,新鸥鹏教育城等50余个项目成功落地,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8亿元。
工业支撑强劲有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今创装备智造产业园成功签约,攀宝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园效应凸显,省级园区建设提档加速。高端钒钛药芯焊丝、钒氮合金示范生产线等34个项目顺利投产,朱矿采矿场东北帮扩帮、慧恩钛耗材等23个项目开工建设,钛丝产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钛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基本建成。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户。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86亿元,增长4.8%。
服务业稳定回升。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二期建成投运,实现交易额23亿元。出台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中环天地、万达广场等时尚消费地标人气汇集。举办“春暖花开、惠动花城”消费节,促销超亿元。川西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坤牛智慧物流生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物流市场主体达318家。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达244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获评“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
现代农业特色凸显。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赋码登记全面完成。牛油果等产业项目初显成效,粮食和生猪生产保量达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2家。启动全省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4个。一产增加值增长5.2%。
(三)深化改革、创新引领,发展动能不断激发。
重点改革全面推进。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辖区街道(镇)从10个调减为6个,社区(村)从69个调减为47个。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权责“四张清单”【10】,推动街道高效运转。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打造“四位一体”网办平台【11】,1041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办,办理时限整体压缩81.7%,“一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