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疫情防控 发展规划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0-05-29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公众信息网  阅读次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1月8日在东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凌永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战“十三五”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盯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目标,按照区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追赶超越,较好完成了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尤为可喜的是,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坚持奋战一线、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不遗余力,工作亮点纷呈: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教育和整改整治成效。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迅速掀起宣传贯彻热潮,开启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新征程。二是在市委提出加快“两城”【1】建设,区委作出全面融入“两城”建设、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决定后,我们迅速制定实施方案,力争先行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越走越实。三是街道(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全面完成,为重塑优化地理经济版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布好了新局、谋好了新篇。四是一批导向性、引领性的工程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银江水电站全面动工,万达广场开业迎客、盛况空前,7个高水平的钒钛深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实施,攀西阳光欢乐谷国际旅游度假区启动建设,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一年来,全区经济繁荣发展、改革深入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8.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亿元,同口径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6万元,增长8.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过去的一年,我们着力稳定增长、优化产业,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工业集群优势壮大。围绕攀钢“工业航母”,打造“航母舰队”集群出海,目伦石墨新材料深加工(一期)、冶金辅料综合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7个延链补链项目签约实施,带动上下游158户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地企协作贸易额36亿元,增长44%。启动攀宝钛金属深加工产业园建设,驰辉钛锆、嘉翔钛业等一批钛材深加工企业落地,航空及医疗用钛合金异形材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钛产业“熔炼—锻造—轧制”深加工产业链逐步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持续放大,钒钛产业总产值突破150亿元。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报进入终审阶段,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9.8%。瑞信精工、粮星米业等10户地方企业升规入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

        现代服务业质效双增。深入实施“双五”工程【2】和“服务靓区”行动计划,规上限上企业达228家。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去哪儿网、攀钢物贸等企业增势强劲。炳草岗省级商贸流通集聚区建设实现新突破,万象城、时代天街等商业综合体人气汇集,钢城经贸大厦、财智中心等楼宇经济引擎能级跃升。全省电子商务示范区效应凸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扩容提质工程基本完成,入驻企业近400家,交易额突破25亿元。全面融入国家生产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坤牛物流、浩源物流等项目加快推进,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亿元,市场主体达到318家,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7.6%。特色街区打造取得新进展,中环天地、帝景华庭、大象夜市等夜间经济点逐步呈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总量、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全面提速。实施“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五大专项行动,辣木种植及综合加工利用项目建成投产,牛油果标准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启动实施,农产品冷链物流园成功落地,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绿色食品认证2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家。9个村集体经合组织迅速崛起,收入突破1600万元。龙岗水库除险加固、沙坝太阳能提灌站建设基本完成,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区转运”模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银江镇获评“省级特色小城镇”,沙坝村获评“四川产业兴旺村”。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

       过去的一年,我们聚焦夯实基础、释放活力,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有效激发。

      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3】207个,总投资692亿元,174个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总投资491亿元,“三年滚动计划”项目【4】123个,总投资301亿元。推出重点项目130个,总投资329亿元,完成投资73亿元。棒线材生产线升级改造等49个项目竣工达效,高炉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35个项目开工建设,金沙江流域(攀枝花东区段)综合治理等37个项目加快推进,攀枝花市妇女儿童医院等5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开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行政管理体制更加规范高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列为国家级改革试点。兴东集团公司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启动实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教育管理体制、“三医”联动【5】等改革加快实施。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取得良好成效。

      创新动能汇聚发力。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11亿元。实施奥林匹克双创中心、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提质扩容工程,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盈创动力攀枝花工作站成功落地,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速。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个,制定国家标准2项,超细微纳米材料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达3.3亿元,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明显。“苗圃+孵化+产业园”阶梯型孵化生态体系【6】逐步完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10亿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十五条措施》。减税降费释放政策红利7100万元,为企业争取资金近亿元,11户企业纳入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用电优惠名单,36户企业享受直购电、富余电量等各类用电优惠,节省电费支出亿元以上。创新“三十三证合一”【7】和“市场准入+银行”模式【8】。“一窗受理、集成服务”【9】走在全市前列,633项行政许可事项、364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分别占比96.5%、95.3%,“三减一提升”【10】全面落实,企业开办压缩至3个工作日,营业执照办理压缩为1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4776户,增长17.1%。

     过去的一年,我们始终居安思危、严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金融债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专项整治,实现辖区融资担保机构约谈全覆盖,取消4家违规经营担保公司资质,金融健康平稳运行。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6.7亿元,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升19.4个百分点。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财政支出管理,强化财政绩效评价,在全市率先实现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四个同步”【11】,压减一般性支出10.4%。全力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抓好隐性债务风险监测预警,政府综合债务率控制在100%以内,利息支出占比控制在10%以内。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完成185个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现场检查及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89.8%;59件环保信访件办结回复率达100%。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高污染燃料清理等七大专项行动,空气质量达标率95%以上。辖区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倮果水质自动监测站获评全国首批“最美水站”。核查整改4处“国家清废”行动问题点位。全面完成违建别墅、“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拆除建构筑物近1.3万平方米。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新造林面积1542亩,森林覆盖率达42.6%。

     安全生产稳定向好。制定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政府安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实现清单式管理。与省安科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城市安全“一张图、一张表、一张网”【12】加快构建。排查治理隐患1.3万余个,整改率达99.3%。组建综合应急救援分队,创新开展市场化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67%、60%、86%。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放大优势、擦亮名片,区域性中心城区新形象有力彰显。

      影响力辐射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攀枝花钢铁公司纳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顺利通过第三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有力推进,中心城区名片异彩绽放。首批7个5G基站点建设完毕,阳光攀枝花便民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网络安全运营中心投入使用,大数据产业、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圆满举办2019ICF中国攀枝花皮划艇野水公开赛、市八运会、商学院精英越野挑战赛,重大赛事活动线上观看突破80万人次。以赛事活动促进产业、文化辐射发展,“魅力东区”深入人心。

     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组织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部国际投资大会等商贸活动。举办首届商学院企业家阳光花城商务行,开展“城市推介会暨攀枝花新兴产业发展论坛”。深化与成都、苏州、西安等城市交流互动,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3.5亿元,增长10%。新鸥鹏教育城等82个项目成功签约,新签约总金额392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158.2亿元,创历史新高。

     康养产业蓬勃发展。“1+3+N”产业体系【13】逐步建立,德铭·菩提苑等一批“康养地产”稳步推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一期、旅游民俗古村落等23项康养重点任务全面完成。环球医疗与攀钢总医院重组启动实施,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深入推进,辖区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与社会医养机构服务签约率达100%,打造健康主题公园2个,建成居民健身场所131个。发布康养旅游地图,接待游客960万余人次、增长9%;实现康养旅游总收入149亿元,增长20%。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14】初步成型。

      城区功能优化实现新突破。太谷广场、山水康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拆除棚改楼236栋、164万余平方米,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稳步推进,城区建设如火如荼。加快打通城区内循环,“三把锁”【15】配套项目投入使用,“三横多纵”交通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城区交通短板显著改善。金域阳光、金海世纪城等21个点位景观改造顺利实施,东林巷等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小区道路改造完成,新增公共停车位285个,高梁坪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炳草岗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封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加快推进,货车治脏成效明显,处置数字化城管【16】案件10万余件,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有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聚焦民生、筑牢网底,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投入近1亿元,实施市十五中、阳光外国语等19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条件持续改善。高考本科上线突破700人、一本上线突破百人大关,获评全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县(区)”“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单位”。盛泰康复医院建成投用,打造全市首家5A级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新增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疗机构7个,5家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省级“优质服务基层行”评审,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卫生室医保网络全覆盖。西部网络文学文创基地启动建设,图书馆、档案馆全面落成,打造“城市原点”文化广场、兰尖故事微博物馆,新建、改造升级街道(镇)综合文化站3个、社区(村)基层综合文化中心10个,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出彩东区”系列活动广受好评。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12个工作站、56个工作室,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战运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用于民生改善。实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十大民生工程,办好54项民生实事。落实企业稳岗补贴264万元,城镇新增就业62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炳二区龙箐幼儿园开园入学。新增6家社区便民服务点,完成15个菜市场升级改造。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成效显著,追讨工资600余万元。各类社会保险累计参保近10万人次、基金征缴2.1亿元。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1万余人次、2291.8万元。兑现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补偿资金43亿余元。924户居民入住保障性住房。城乡低保、困难残疾人福利标准提高10%以上。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获评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大渡口街道成功创建省级法治示范街道,新源路等3个社区成功创建省级“六无”【17】平安社区。司法行政指挥中心全面建成,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特赦工作圆满完成。打赢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战。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动态管理积案难案,设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资金,化解信访积案26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实施,创新“123+N”工作模式【18】,破获9类涉恶案件37起,刑事发案同比下降11%,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政府执行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政治生态持续强化。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安排,凝聚力、执行力持续增强。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政治生态更加清明。

     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依法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重大合同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性文件备案率100%。开通行政复议查询平台,公开政务信息5万余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2件、政协提案92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

     干事劲头有效激发。建立“四个一”【19】工作机制,大力倡导干部工作在一线、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实行“周跟进、月通报、年考核”的督查反馈机制,开展“亲历体验 为民服务”调研活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6个,高质量办理重点工作81项,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

     廉政建设常抓不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十项规定,驰而不息反对“四风”,精文减会成效明显,“基层减负年”要求全面落实。坚持“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财政资金拨付规范高效,支出更加透明合理,“三公”经费下降33.9%。审结政府投资项目5个,审减金额2554万元。

      与此同时,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四川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乌东德水电站移民安置达到蓄水验收条件,意识形态、精神文明、自然资源、人事、物价、人防、侨台、档案、保密、工商联、地方志、机关事务、国家安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口帮扶、民族宗教、残疾人事业、工会、关心下一代、妇女儿童、青少年、爱国卫生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东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多重矛盾叠加、多种困难交织的复杂局面,面对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大家不辞辛劳,忙碌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奔波在棚改签约拆除和环保督察整改等工作现场;群众理解包容,用“主人翁”的心态深切关心东区的建设发展,用“家里人”的情感全力支持政府的各项工作。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对国家、对制度、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大家凝心聚力抓发展、同心同德干事业、众志成城攻难关,取得了高于预期的好成绩,展现出昂扬向上的好势头。奋斗伴随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科学决策、坚强领导,倾注着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凝聚着全区人民的智慧才华与辛勤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区部队官兵和所有参与、关心、支持东区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我们对新形势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一是必须坚持把握形势谋发展。思路决定发展的出路,只有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战略,找准定位自加压力,全力以赴追赶超越,才能在竞相发展的大局中脱颖而出。二是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抓发展。短板就是攻坚的重点,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难题精准施策,苦干实干,才能取得真正的发展成效。三是必须坚持凝聚人心促发展。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只有时刻关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一年来改革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只要始终坚持把东区工作摆在全省全市大局中谋划部署,始终坚持把补齐短板作为工作的有力抓手落地落实,始终坚持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经济下行传导效应集中显现,产业发展成效还不够明显,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财政可持续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实体经济困难较多,创新动力还不足,抵御风险能力有待提升,新旧动能转换亟需加快;发展中的风险和隐患突出,政府性债务规模偏大,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仍存在薄弱环节;民生改善任务繁重,优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服务等方面的供给与群众期盼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干部开拓创新、执行落实、服务群众的本领有待增强。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一步步推进、一件件解决,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二、2020年工作展望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东区奋勇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奋斗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区十届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努力探寻转型创新跨越新路径,加快建成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区政府将对照“十三五”规划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以赴、跳起摸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取得新成效,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和“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筑牢坚实基础。

     202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20】“四向拓展、全域开放”【21】重大战略部署、市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22】和区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23】,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全面融入‘两城’建设,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奋斗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做好“六稳”【24】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不断提升治理水平,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快建成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抢抓发展机遇做强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做强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必须找准定位、抢抓机遇,统筹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突出特色壮大产业,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融入“两城”建设抓好产业布局。精准对接“两城”规划建设,结合街道(镇)行政区划调整,科学编制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修订各领域、各行业专项规划,推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区多园”【25】,力争园区与钒钛新城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用好用足国家高新区政策。推动炳草岗、东华片区集中发展金融地产、高端商住和文化创意等高增值服务业,打造区域标志性CBD【26】集聚区;大渡口片区集中发展健康管理、高端医疗和智慧康养,打造医养融合产业示范区;弄弄坪、高梁坪—五道河片区集中发展钒钛新材料、粉末冶金和先进制造等产业,做强江北工业经济发展带;瓜密片区集中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打造城市生活用品物流中转战略高地,不断增强中心城区的产业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

      建设钒钛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工业项目50个以上,大力发展钒钛新材料、钢铁精深加工和机械制造业,争取纳入军民融合发展试点。加快航空航天钛合金铸锭生产线建设,推动瑞达药芯焊丝、超高功率石墨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确保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成功。围绕攀钢全产业链培育一批钒钛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钒钛类及相关企业达到30家,钒钛龙头企业达到10家。完成地企协作贸易额38亿元以上。培育行业“小巨人”企业【27】1户、“专精特新”【28】企业2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奋力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核心区。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高能级延伸。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的“4+6”现代服务业【29】体系。深化密地现代物流、阿署达休闲旅游等6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太谷广场等项目建设,实现花城生活广场、花城壹号等特色街区开街迎客,打造一批夜间地标、夜间商业示范街、夜间核心商圈,力促消费提质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金海大厦、钢城经贸大厦等千万元楼宇向亿元楼宇迈进;搭建面向全国的线上销售平台,力争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入驻企业超过430家;打造上下游衔接、高端协同的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实现服务业发展由“物理相加”迈向“化学反应”,重点服务业企业突破50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0%以上。

     加快都市农业融合精细发展。坚定“小农业、大产业”发展思路,实现高效精品设施农业占耕地面积50%以上,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以上。突出东区元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特色民宿等新业态,高水平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实施一三产业融合项目2个以上。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建设,加快打造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创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新增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力争一产增加值增长3%以上。

(二)夯实重点要素汇聚发展后劲,全力构建现代化县域经济体系。

      构建现代化县域经济体系,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创新引领,深化改革开放,抓好重点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用好市场机制、科学配置资源,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深入实施6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权责清单,进一步理顺审批监管和服务履职关系,加快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确保在审批提速上见实效。探索出台盘活农村集体资产、鼓励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制度措施,全面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提升国资国企综合实力,加快推进兴东集团公司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工作。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安排不低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的经费用于项目包装储备和发展扶持。完善“四个一批”“三年滚动计划”等项目库,确保在库项目动态储备220个以上。实施重点项目140个以上,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新鸥鹏教育产业园、钛铸锭锻造及管材轧制生产线等102个产业化项目,加快银江水电站、846厂粉末冶金产业园等39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故事里精品民宿群、大黑山环山道路等18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小沙坝污水处理厂改扩建、达康肾病专科医院等77个项目建成投产。

      紧扣创新引领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体系创新,扶持一批科技服务机构,推动形成创新要素集聚的“强磁场”。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11.3亿元以上,完成太昊科技“融e社区”、钛产业双创服务中心、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个以上。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双创建设,提高孵化绩效,力争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工程技术中心2家。突出科技创新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高新技术企业达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5家。

     持续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与苏州市吴江区和汾湖高新区、成都市锦江区和高新区等地战略合作,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西博会等重大展会活动。全力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外向度高、特色鲜明的外贸基地,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用活优势资源,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继续开展钛材产业园等专项招商,梳理攀钢上下游节点产品和重点供应链企业,做强产业链上下游和左右端;放大与深圳四川商会、宝鸡钛产业协会委托招商成果,力争引进2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5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个,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6亿元以上,奋力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主体功能区。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立健全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拓宽互动交流渠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探索新型“政银企”模式,积极引入大型国企、省市平台公司等优质信用主体,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做强信息高地,推进5G移动通信网络、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加速三大运营商基站扩建升级。完善市场化运行管理体系,不断清理废除隐性障碍,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拓展“多证合一”和“证照联办”应用范围,全面推行小微企业“自公告”制度【30】,实现小微企业开办“一次都不跑”,力争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5%以上,民间投资增长8%以上。

(三)聚焦生态宜居优化城区环境,全力提升美丽时尚幸福康养花城品质。

     做优环境品质,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抓好硬件升级,提升城区能级和综合承载力;优化软件提质,推动生态环境、康养产业向好发展,不断增强城区吸引力。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纵深推进“三大战役”,抓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打击违法排污,确保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聚焦建设用地准入和企业关闭,精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PPP项目同步推进。加快植被恢复项目建设,确保森林面积增长300亩,塑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城区新形象。

     全面提升城区建管质效。科学做好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加快新区速度,高标准开发炳四区中部地块,推进铜锣湾广场、中央铭城、攀商首院等项目建设。提升老城温度,加快山水康城、攀东雅居等项目建设,完成18个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利用棚改腾空区域,高标准规划打造商业地产及休闲、停车、绿地等设施。全力配合市委市政府打开交通拥堵“三把锁”,推进雨污管网改造、道路畅通工程,完成生活垃圾收储站、炳四区排污排水工程建设,加快实现“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利于民”。坚持“联动联治、疏堵结合”,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集中开展违规占道、市场秩序等七大专项治理,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实现康养产业新突破。把康养产业打造为统揽现代服务业发展、助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康养“十个一”【31】为支撑,加快“一区四中心”【32】康养产业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康养项目16个以上。积极引入高端医用器械、康养体育器械等优质企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2户以上。加快建设基层医疗云平台,盘活日间照料中心20个以上。举办2020ICF中国攀枝花皮划艇野水公开赛等一批更具影响力的康养赛事活动。突出“三线”文化和东区特色,打造1个重点旅游景区、1条精品旅游环线,实现康养旅游收入增长10%以上,奋力建设阳光康养特色产业示范区。

(四)增进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全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增进民生福祉,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提升公共服务质效,增强保障兜住民生底线,严防风险坚守发展底线,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巩固放大高地优势。筑牢教育高地,高标准推进市五小、银江中学等7个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快推进市十五中申办省一级示范性高中,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努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医疗卫生高地,实施基层卫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九附六、瓜子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打造铜锣湾中医体验馆,深化家庭医生智能签约服务,全力抓好健康城市、健康促进区创建。做强文化高地,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加快西部网络文学文创基地建设,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软实力。奋力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区。

       不断强化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投入5亿元以上,办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等十大民生实事。加快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5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完成各类社会保险征缴10万人次以上,征缴资金2.2亿元以上。统筹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不断健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做好金融、安全生产等九大领域风险防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企业债务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全力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努力让群众过“好日子”,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突出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防范,保障债务资金支出,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相关指标,确保隐性债务“只减不增”,切实保障民生财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应急事件动态管理、妥善处置,争创安全城市建设省级示范区。

(五)紧扣制度创新提升治理水平,全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理顺体制机制,汇集力量办实事,多方协作抓治理,奋力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先行区。

      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政府职责体系,理顺机构改革后职能事项的承接办理,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严格按照权责清单,加快完善政府职能。推动街道赋权扩能、减负增效,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社区服务供给体系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动形成需有所供、难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不出社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社区服务体系。

      创新优化基层治理制度。坚持“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式并举、多类资源联动”,持续深化“三延”服务模式【33】,确保服务群众“不打烊”,群众办事“不断档”。完善自治和准入制度,让社区回归自治属性,广泛吸纳引导社会组织、康养人群、驻社区单位参与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公共事务决策。加快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实体化运作,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紧盯风险评估、信息摸排、矛盾调解等关键环节,不断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处置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使群众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当事人。

      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34】,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夯实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探索创建“无访”社区。依托大数据平台,打造全域智慧联动中心,切实增强远程智慧治理能力。强化基层综治中心、“雪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技化水平。健全市场参与机制,优化一站式服务,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精准度。建立完善“1+5”【35】长效机制,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六)围绕职能转变强化自身建设,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是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打造一支重学习、守底线、强担当、抓落实的政府工作队伍,力争各领域都能在市级以上形成示范。

       始终坚定政治方向。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工作安排,确保政令畅通。

       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坚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从严执行政府工作规则,落实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依法公开重点领域政府信息,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实施行政效能提升年行动,建立健全政府工作全过程督查督办、干事创业激励引导机制,破除“拿不出项目、说不清思路、找不到方法、看不到进步”的工作瓶颈,推动干部队伍钻业务、学经济、谋项目、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的作风导向。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加快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的问题。

      全面加强廉政建设。从严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区政府党组主体责任,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十项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变异反弹。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规定,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大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审计力度,严格政府投资项目代建管理,以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发展任重道远,改革凝聚人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逐梦前行、牢记使命追赶超越,全面融入“两城”建设,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奋力谱写新时代东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1873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