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发展规划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9-03-21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银江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区政府主要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3月12日

 

(2019.2)东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1)

  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2月27日在东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凌永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区委十届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稳中快进、高位提升”的工作基调,夯实“两保一强”【1】,构建“一区两翼”【2】新格局,发力“招商引资年、资金争取年、工业提质年、环境提升年”建设,团结奋进、狠抓落实,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全年(下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23亿元,同比(下同)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50亿元,增长1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11亿元,增长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9亿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03元,增长8.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

  一、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

  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实现工业增加值229.86亿元,增长6.8%;完成工业投资52.4亿元,技改投资63.95亿元;实现地企协作贸易额25.4亿元;新增升规入统企业5家。杰地科技加快建设,攀钢棒线材项目达产达效,传统产业夯实壮大;目伦石墨新材料开工建设,恒珲球形钛粉建成投产,新兴产业加快落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通过省级专家评审,高梁坪污水处理厂等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收储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60余亩,园区承载力显著增强。

  服务业放量升级。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08.76亿元,增长8.6%。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创建全省电子商务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产业园产业层级进一步提升,入驻企业达到279户,交易额超18亿元。钢城经贸大厦等商务楼宇集聚效应显现,华芝万象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加速崛起。全市首个公益性菜市场建成营业,新增社区便民服务店18个,“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基本形成。啤酒节、汽车展等传统节会渐成品牌,成功举办首届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22.82亿元,增长20.37%。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94亿元,同比增长59%。

  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实现一产增加值7067万元,增长4.0%。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茂林辣木项目竣工投产,华兴葡萄农庄加快实施,安国枣园休闲农庄初具规模,现代特色农业接“二”连“三”。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休闲农庄1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成功完成8个市级四好村、9个益农信息社建设,阿署达村荣获四川省“十佳产业兴旺村”称号,幸福美丽新村全面建成。

  康养产业势头良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盛泰康复医院等22个市、区重点康养项目建设,“康养+”产业不断夯实。6大类钛系列产品、1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在各级媒体次第亮相,打造特色康养品牌初见成效。建成健康社区、家庭、企业98个,四川康养旅游研究院落户东区,攀枝花国际康养学院获评南丁格尔·启航计划先锋合作院校奖。全年接待康养旅游人次563万,“阳光康养”辐射力、影响力持续增强。

  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力推进“项目年”建设,动态储备“四个一批”项目251个,国家重大建设项目210个,三年滚动计划项目115个。完善重点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统筹推进重点项目133个,总投资额522.99亿元,拉动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长森工贸异地技改扩能等33个项目加快建设,宏悦妇儿医院等36个项目竣工投产,项目投资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二、三大攻坚战实现新突破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着力开源节流,综合债务率降至100%以内。排查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82件,不稳定隐患预警率达100%。开展网络订餐等15个重点环节专项治理行动,有力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实施安全生产“一张图、一张表”【3】监管模式,顺利完成杰迪、中启尾矿库闭库。天娇名都顺利复工,房地产领域矛盾化解持续推进。平稳渡过防汛、防火关键期。

  持续做好精准扶低。在低收入群体全部达到家庭人均月收入880元或实际享有同等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坚持制度不变、措施不减,持续做好精准扶低延续帮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在就业、医疗、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精准扶低工作由攻坚向常态转变。

  着力优化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成30个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开展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从严治理辖区大气污染物排放,完成易普力煤改生物质等12个项目升级改造,500余家油烟污染餐饮店得到有效整治,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四张清单”【4】,开展巡河工作2171次,地表水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7家重点企业土壤污染风险隐患排查,环保“三大战役”【5】深入推进。实施毁林开垦整治专项行动,新造林面积1500亩,森林覆盖率达40.08%。

  三、改革创新聚合发展新动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兴东集团组建。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省级试点任务。淘汰落后产能,减少选矿企业78户。实施危旧房棚户区改造16846户,房地产去化周期缩短20个月。17户企业享受直购电和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帮助辖区企业减少运费0.84亿元,4.66万户次企业及个体自然人享受税收优惠4.06亿元,“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确定全年改革任务214项,重大改革试点23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在全市成立行政审批局,创新开展“容缺审批”【6】,优化行政许可事项153项,实现90%的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签订6万余户“三供一业”物业分离移交协议,企业社会职能移交工作深入实施。探索构建社区“一核多元”新型治理体系【7】,推行“三延”服务模式【8】,创新推动基层治理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稳步推进,水资源税和环保税顺利开征。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出台东区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科技创新机制不断健全。与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大学等知名院校深入合作,达成合作协议11项。打造“双创产业园”,搭建创新载体6个,入孵企业242家,碳氮化钛等项目实现产业化。建立“东区高新技术企业后备资源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四川自贸试验区,组织参加科博会、西博会等重大展会平台活动,城市“磁吸”效应不断增强。搭建与上海东海汇、省机械研究设计院合作平台,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成都锦江区、苏州吴江区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深化。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5亿元。

  引资引智质效双增。推动招商体系改革,出台促进招商引资六条意见、委托招商奖励办法,招商配套政策、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创新实施专员招商,成功签约钛基高耐磨材料产业链等项目11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2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4.98亿元,增长10.41%。搭建高层次人才引育平台,引进专业人才95名。搭建科研平台33个,乌克兰伊万院士与恒珲科技共建院士工作站。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10类、77项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74.94%。城镇新增就业69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3.32%。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各类社会保险参保23万人次、基金征缴5.3亿元。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12.31万人次、2195.54万元。建成交付廉租房630套,发放廉租房补贴259户、29.2万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奥林匹克幼儿园建成招生,市二十五中小学等7个学校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全市领先,国重上线率达36%,高考本科上线543人,创历史新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健康城市“细胞”工程【9】建设,顺利通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级复审。成功举办第二届“万步有约”健走大赛,2018攀枝花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CBBA全国健身锦标赛暨中国健美健身职业精英大奖赛,吸引19个国家和地区700余名运动员角逐花城。先后举办四川花卉生态旅游节、凤凰花节,“文润东区”系列活动,20余万群众参与其中。全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创建通过中期督导考核,“两馆”【10】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建设管理质效提升。加快实施恒大城二期等14个地产项目,持续推进炳四区管网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全国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完成大梯道景观升级打造、22座公厕新建改建,开展良康小区支线等7条道路改造。处理数字化城管案件7万余条,处置率达92%。主次干道清扫保洁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功创建全市平安和谐社区(村)14个,刑事、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9%、36%。破获九类涉恶案件42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坚持“五个严防”“三个不发生”“六个零”【11】,1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预警率达100%。着力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信访按期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0.14%。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顺利通过“七五”普法中期督导检查,新源路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持续深化八大专项治理【12】,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获评“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六、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台阶

  政治建设全面夯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升。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