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04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2024年2月27日在东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区长 毛志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奋发有为,2023年迈出坚实步伐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我区爬坡过坎、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奋发有为、满载收获的一年。一年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转型升级的繁重任务、要素制约的巨大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各项工作,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东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02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89亿元,增长1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5亿元,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4%;再度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贯彻落实坚决有力。坚持“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第一时间”研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区委工作要求的具体措施,实行专班推进、清单管理、定期督导,做到上级有部署有要求,东区见行动见成效。坚决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部署,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群众所急的问题,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取得明显成效。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资争项,累计争取各类资金15.08亿元;3个社区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1个社区获四川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全面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减免退缓企业税费超20亿元。
(二)共同富裕破题起势。出台《加快创建全国百强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组建工作专班,完善“1+7+3”全覆盖责任落实体系,推出重点任务、向上争取、改革事项、重大项目“四张清单”325项任务,大力实施产业提档升级、做大综合财力、城市更新等七大行动,推出年度共同富裕特色项目42个,示范打造阿署达村、新源路社区、恒德社区共同富裕基本单元3个,恒德社区“幸福邻里”共富模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蹲点调研中获得肯定。与四川共同富裕研究智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三个三”助推“家门口”就业、多措并举促重点群体就业、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等3个共同富裕实践案例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富裕动态》。
(三)三次产业质效齐升。工业更具实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规上工业总产值保持千亿以上,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科峰环保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加快推进,入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试点,徐家沟铁矿地下开采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钒钛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四川省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布式光伏、钒电池储能、氢能源应用等新赛道加快布局,银江水电站进入机组安装阶段。园区平台持续夯实,龙佰集团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大宗物料输送系统工程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整理低效及欠款企业46家,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880余亩,南方炼油厂整体盘活取得实质性进展。三产更显活力。34个“服务业发展年”重点项目次第展开,太谷广场特色街区全面开街,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总决赛、CBA男子篮球邀请赛、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全国总决赛等赛事活动接踵而至,时尚、魅力东区火遍朋友圈;引进攀西首店50余家,网络货运平台、聚商优客数字供应链物流交易平台上线运营,“星空夜市”“青年市集”等引领夜间经济,第八届迎春购物节等320余场次主题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超9亿元,“三品一创”工程取得新进展,文旅元年三产协作融出发展新气象。“攀枝花故事”品牌钛文旅产品走进亚运村,彩钛星空系列产品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农业更富潜力。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个,“牛小果”“果然在攀”等特色农业品牌愈发响亮,创成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组建省内首个镇级集体经济平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1.2亿元。院子文化、庭院经济、星空露营等农文旅消费新场景蓬勃兴起。
(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金沙江流域6县(市)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省内通办,171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无差别综合窗口”统一受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增市场经营主体4780户,总量超3.7万户。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街道托管建制村、“信托制”物业管理、“区管校聘”等改革成效显著,国家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达44个,创新孵化载体达8个,落实科技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工程机械油改电及换电技术产业化项目落地东区,并首次获得纯市场化天使轮投资5000万元。对外交流合作扩面增效,成功举办攀枝花市第二届“薪火相传 活力花城”人才主题活动,与中国华西、农发行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招引落地阿署达及马家田尾矿库生态环境导向综合开发等项目93个,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70亿元,《百米钢轨上的“轨舞步”高手》入选2023年度秋季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优秀作品,东区影响力和美誉度节节攀升。
(五)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复兴炳草岗”行动、城市更新加速实施,建成望江片区街心花园,开工望江记忆馆,增设既有住宅电梯35部,置换天然气4万户,改造老旧小区20个、燃气管网3万户,新(改)建雨污分流管网14公里,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运体系建设(二期)建成投用,新增便民市场4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5个,城市功能更完善。龙滩箐隧道开工建设,阳光大道北延线、银江大桥建成通车,升级改造农村公路101公里,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区,盘活棚改闲置土地新建停车位1422个,市民出行更方便。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建成开园,“城市之眼”、伴山咖啡火爆出圈,入选新华社《千城胜景》视频展映,阿署达花海一期“天空之境”主体完工,银江湖南岸生态修复项目“银江沙滩”建成投运,打造“花城”项目15个,上能游“山”、中可观“海”、下能玩“湖”、全城赏花的阳光花城“会客厅”初具形态。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扎实开展市容乱象整治、环境管理提升等专项行动,建成5G基站2150个,千兆光纤实现城区全覆盖,城市管理更精细。
(六)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农村“厕所革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稳步推进,错落有致、美丽宜人的花园农家逐步呈现。处置“五未”土地4747亩,资源综合利用率较2022年提高16%,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生态保护修复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2万平方米,完成矿山生态修复1105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地表水水质优良水体比例全部达标,国控断面水质持续保持I类,水环境质量跃居全省第一,入选省级生态县推选名单,生态底色更加靓丽。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4.54兆瓦,银江镇创成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七)民生福祉稳步改善。民生支出达13.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高质量实施41件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426人。创新打造“托底+慈善”救助体系,发放救助资金3118.2万元,惠及18万人次;开展省级慈善地域名片综合试点,成立全市首个社区慈善共富基金,省低保标准低限以下城市困难家庭全面消除。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各类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5%,低保、特困标准提高12.7%。花海小学加快建设,优化调整学校7所,建成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5个,“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稳妥推进教育“双减”,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质量持续10年全市领先,获评四川省中小幼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健康东区建设持续深化,区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建成全市首家大型中医文化体验馆及公办普惠托育机构,大渡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围“中国医院萤火虫计划四川美丽基层医疗机构”50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民政部智慧化养老试点单位复核。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举办“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示范性巡演暨全省群星奖优秀作品示范展演。兰尖工业旅游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兰尖故事博物馆获评市级“银耀花城•共富同行”先进集体。银江镇获评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村。
(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启动“平急结合”机关干部下沉一线试点,组合“1+8”应急治理队伍7支。牵手33个县(市、区)建立跨区域协同联动机制,社会治理服务“半径”持续拓展。银江镇恒德社区天德华府小区入选四川省基层治理百佳示范小区,银江派出所被命名为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名社区党委书记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系统防范化解燃气安全、农村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深入开展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7%、40%,东华街道创成省级安全社区。全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化解风险楼盘10个。“微型小所”建设经验在全国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八五”普法深入推进,建成全市首个智慧矫正中心,文华社区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系统构建主动、预防、民意、强基治安防控体系,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63.2%、37.8%,“两抢”案件零发生,平安东区建设实现“六连冠”。
(九)政府作风务实高效。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时刻牢记“党委定方向、政府抓落实”,推动重大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快落地、早见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77件。推广“四下基层”,推行现场办公,政府系统清单化、闭环式抓落实成为工作常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