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攀枝花市东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新发展规划 ( 2022—2026 年)

时间:2022-11-18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阅读次数:

  

 

  2021 年 7 月,攀枝花市被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示范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为巩固创 建成果,进一步做好后续建设工作,推动我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更好地满 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根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新发展管理办法》及《攀枝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新发展规划 (2022—2026)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智慧化、社群化、 特色化发展趋势,持续优化城乡、区域、群体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和服务供给,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 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本土优势,弘扬三线文化精神,促进公共文化和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和滋养群众的精神生活, 为加快建设产强城优人民幸福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提供强大 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 一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为引领,不断加大投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 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多元化。

  (二) 坚持顶层设计,彰显特色。聚焦市委“一三三三”总体 发展战略和区委“一二三五”总体工作思路,对标省内外先进城 市,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运行,形成东区特色 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 三 ) 坚持共建共享,全面协调。加强统筹管理,完善协同 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整体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 综合效益,加快形成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平衡、 区域平衡、群体平衡。

  ( 四 )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深度 融合,大力培育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

  三、总体目标

  深化拓展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到 2026 年,基本建成覆盖 城乡、发展均衡、服务便捷、多元参与、保障充分、统筹有力、 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 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更加有力,公共 文化与康养旅游服务融合进一步深化,以三线文化推动公共文化 创新发展的模式日趋成熟。

  四、主要任务

  ( 一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 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品质提升工程,推动东 区公共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及以上标准,东区文化馆继续保持国 家一级馆标准。实施乡镇 (街道)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工程, 建设集阅读空间、文体活动、非遗传承、智慧广电、科学艺术普及等一体的中心乡镇 (街道) 文化综合体,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文 化服务整体水平和实效。

  2.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深化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总 分馆制建设,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对乡镇分馆、村级服务站 点的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援助能力,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 基层延伸。继续完善区图书馆的功能布局和软件配置,提升公共 文化服务效能。持续开展“三下乡 四进社区”活动和流动文化服 务,通过文艺小分队、流动图书车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 导、展览讲座等送到百姓身边。

  3.培育特色公共文化新型空间。抓好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 馆、兰尖故事博物馆等地方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挖掘开发;推动东区人物事迹展览馆的提升改造工作;加大培育图、文两馆社 会型分馆及特色城市书房的建设力度。

  (二) 繁荣发展群众文艺。

  1.广泛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引领群众文艺创作生产与传播,立足东区优势文化资源, 加大特色公共文化品牌创建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展演 展示活动。 强化“社区艺术节”“小草学堂”“文润东区”等文化惠民 品牌的建设及推广力度。

  2.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文化馆 (站) 免 费开放重要内容,常年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展演、展览、 展示和培训等活动。贯彻落实全省“全民艺术普及月”活动,联动 线下活动与线上资源,组织开展全区系列艺术普及活动。推动文 化馆拓展阵地服务功能,创新平台服务,组织面向不同群体的文 化艺术知识普及和培训服务。开展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 影等艺术普及活动,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 校。

  3.培育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积极培育、发展群众文艺 团队,通过线下公益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吸纳、培养优秀群众文艺 人才,打造一批在本地城乡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团队。加强 乡村文旅能人培育,建立“乡村文旅能人库”,每年通过开展业务培训、示范项目指导等方式,培育乡村文旅能人 2 人,评选出优 秀乡村文旅能人示范项目。

  ( 三 )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继续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 馆 ( 站 ) 、免费开放和延时错时开放工作。鼓励城市书房实行 24 小时免费开放,不实行 24 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每周开放时 间不少于 48 小时。广泛开展文化进万家、“书香花城 全民阅读” 活动、群众广场舞展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创新服务供给, 提升服务品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 化机构与社会力量联合开发各类文创作品,搭建文创产品展销平 台。多渠道、多方式宣传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提高群众知晓率、 参与率和满意度。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需求反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公众文化需求及反馈平台建设,实施精准文化服务。公共文化场 馆要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电话、发放调查问卷、在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号开辟群众意见专栏、建立馆长接待日等方式和手段, 多渠道了解群众文化需求,及时分析、反馈和评价,形成良好的 双向沟通互动。要确保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公共文化发展战略、大型文化设施建设、大型文化活动等重大 公共文化政策制定和项目设施上,广泛开展民意咨询,充分征求 群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真正让需求引导服务。

  ( 四 )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1.加快数字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加强无线网络建设,实现公 共文化场所全覆盖。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数字文化网络。推进智慧馆建 设,积极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化设备,全面提高 图书馆、文化馆应用新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为群众提供智慧化服 务。

  2.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库群,区图书馆、 区文化馆至少建设 2 个特色数字资源库。鼓励和支持发挥数字化 建设在公共文化场馆中的作用,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 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搭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声讯、通讯 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探索实施“互联网+ 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丰富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网站内容,推 进手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加强与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互通互 联,将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图 片、音视频等,传播到群众手中。

  ( 五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1.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 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区政府每 年采取项目补贴或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等政策,拓宽筹资渠道, 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公共文化 服务投入机制。如东区图书馆社会型分馆含章书院通过购买服务 的方式全年提供免费阅读、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

  2.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文化 设施探索开展社会化运营试点,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提倡通过 公开招投标, 以合作、合资等方式,引进具备资质的社会组织、 企业或个人等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完善公共文化 机构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文艺群体、组织 等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水 平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组织。

  3.提高文化志愿文化服务水平。完善文化志愿者招募办法和 管理制度,建立文化志愿者电子档案和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库。加 强文化志愿者培训,着力提高文化志愿者服务水平,建立志愿者 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机制。依托文化馆 (站) 、图书 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完善提升小小图书管理员、线下公益培训班、 小小讲解员、送文艺进戒毒所等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实现文 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

  ( 六 )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

  1.推进三线文化助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依托“三线建 设”资源,精心策划三线文化主题旅游项目,逐步形成渡口记忆— 十三栋—攀枝花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 兰尖故事微博物馆等 三线文化游线及围绕“七户人家一棵树”三线建设历史渊源,深挖 城市原点广场—城市原点博物馆— 苏联专家院— 兰尖故事博物 馆—狮子山万吨大爆破旧址— 重走矿山路等三线建设文化展示、 体验、研学为一体的工业探秘游线,大大增强东区对外吸引力, 实现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精准化。

  2.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发展。积极盘活公 共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深化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 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进景区、进酒店,在旅游 公共服务设施修建、改造中增加文化内涵,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

  3.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康养旅居地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康养村旅游 服务中心融合,推进康养旅居地开展图书馆分馆建设,推进公共 文化进康养旅居地试点工作。开展康养旅居地文化服务,组织康 养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 七 )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1.促进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支持与其他地区开展公 共文化服务活动交流与项目合作。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资源,支持 个人、团体、社会组织等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每年举办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活动20 场以上。 区公共图书馆 和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至少打造 2 个专项服务品牌。

  2.推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成果。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总结和提炼推动示范区创新发展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持续深化区文图两馆总分馆制、文旅融合示范项目等试点工作,总结形成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力 争形成在西部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五、保障措施

  ( 一 )加强组织领导。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放在全 区工作的突出位置,纳入年底考核指标体系、区重点民生工作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协调机制,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发挥好主导作用。

  (二) 加大经费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细化项目 包装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创新投入 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 与,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格局。

  ( 三 ) 加强人员配备。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人员编制。 街道 (镇) 综合文化站配备 3 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 (村) 至少 配置 1 名工作人员。加强文化专兼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业务 能力和工作水平。

  ( 四 ) 加强舆论宣传。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和参与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好经验、好 做法,通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果展示、典型引导和 各类活动,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模式。

  ( 五)加强督查考核。加强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 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1873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