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24 来源:攀枝花市东区应急管理局 阅读次数:
一、2025年1月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25年1月全区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二、2025年春节及2月风险形势分析
春节期间旅游和走亲访友成为热门,人流、车流增加,交通安全和旅游安全风险增大;商场、超市、临时搭建的展台等促销现场货物堆积、人员流量大,消防安全和公共安全风险增加;春节期间未停产的企业可能存在思想麻痹、安全意识不到位等问题,节后复工复产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发生安全事故。为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切实做好春节期间及复工复产安全生产工作,努力营造平安稳定的节日氛围,现对春节及2月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一)交通安全。一是春节期间出行旅游、探亲等人员急剧增多、车流增大,尤其是27日晚上、28日上午离攀车辆增多,2月4日下午来攀车辆增多,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且节日期间,聚餐聚会增多,易出现酒后驾驶,以引发交通事故;二是2月正处于全国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段,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活动频繁,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违规载人以及超载现象突出,道路安全风险增大;三是春耕物资运输需求集中,大量货车加班加点持续运行,超限超载、疲劳驾驶等隐患突出,物流运输交通存在安全风险。
(二)文旅安全。一是春节期间,旅游旺盛,部分A级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场馆、各类庆祝活动现场、大型娱乐场所、亲子乐园、网红打卡点等人流量多,人员总量控制不当、现场疏导和管控不到位易引发拥堵、踩踏;二是部分娱乐项目的设施设备及其附属配套设施设备(如场内机动车辆、东华山电梯,公园缆车)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运行,安全风险高。
(三)建筑安全。一是受春节休假影响,辖区内所有建筑工地均停工停产,塔吊、施工电梯、吊篮等机械长时间未使用,节后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假期后部分建筑工地需要重新招聘建筑施工工人,可能存在安全教育不到位、走过场等情况,容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四)消防安全。一是节日期间,大型庆祝活动增多,宾馆饭店、商场市场、餐饮娱乐等场所超负荷运行,人流、物流、交通流高度集中,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剧增,火灾风险增大。假期后,大量新员工、临时工上岗或老员工转岗,缺少岗位所需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同时,受节后综合症影响,员工安全意识淡化,人在岗心不在岗,违章操作、违章动火作业增多,极易引发火灾;二是东区老旧住宅小区多,且居民年龄相对较大,消防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使用电器设备后不拔插头、烹饪时炉灶无人看管、卧床吸烟、超年限使用电器设备、楼道内堆放杂物等现象突出,消防安全风险较大。
(五)生产安全。一是春节期间,部分值班、上班员工安全意识松懈,在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现场安全监管不到位,停电检修、挂牌上锁制度落实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等问题隐患,节后,职工未完全收心上岗,安全意识淡薄,加之复工复产相关要求未落实到位,易导致安全事故;二是尾矿库坝面和矿山上杂草枯萎、容易诱发森林火灾,尾矿库尾矿放矿未采取在坝前均匀放矿,存在尾矿冲刷坝体影响坝体稳定性安全风险;存在可能使沉积滩面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集中沉积于某端或某侧,或尾矿浆对坝体上游坡冲刷,将影响坝体稳定性,三是冬季是工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旺季,涉及危险化学品进出库频率高,部分挥发性较强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非水性油漆、有机溶剂等,在冬季干燥气候下更易被外部能量源点燃,易引发火灾或闪爆事故。
(六)城镇燃气安全。一是气温骤降,居民使用燃气取暖现象增多,一氧化碳中毒风险增加;二是部分供气区域内燃气设施投入使用时间长,管网老化、锈蚀严重,同时违章扩建物对燃气管道占压,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可能诱发燃气管道漏气,人员中毒、着火、爆炸的风险增加;三是部分商家、住户缺乏安全用气常识,存在私拉乱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燃气燃烧器具、未正确安装使用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等问题,也加大了燃气安全风险;四是进入森林草原防灭火期,燃气场站、液化气配送中心、调压柜等重要点位周边枯枝、杂草清理不及时、不彻底,易引发火灾事故。
(七)地质灾害。2月份,东区降雨偏少,持续干旱容易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仍有一定概率发生。房前屋后斜坡、靠山靠崖、沟口等危险地段、在建工地、工棚营地、工矿企业、尾矿库、排土(渣)场等场所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八)森林草原防灭火。东区地处主城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祭祀用火等情况火源管控难度大,易引发火灾。进入2月后,东区全境森林可燃物比较干燥,容易发生火灾。
三、重点工作建议
(一)交通安全。一是加强道路交通梳理,强化醉酒驾驶、疲劳驾驶等安全隐患排查;二是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交通守法意识,倡导节假日安全、文明出行;三是与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加强对接,督促运输企业加强人员安全教育管理,压紧压实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做好应急驾驶操作培训等工作。
(二)文旅安全。一是督促指导A级旅游景区建立健全“熔断机制”,做好超过最大承载量和防拥挤踩踏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对可能出现游客暴增的时间点、景区景点,提前规划,加强管控、疏导,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结合“打非治违”监管执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区文广旅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抓好行业内旅行社旅游包车监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等工作,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督促A级旅游景区排查整治索道、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电梯、电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督促星级旅游饭店等单位加大对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
(三)建筑安全。一是建筑工地施工单位要根据东区住建局下发的复工复产自查表,认真开展复工复产自查自检,聚焦塔吊、施工电梯、吊篮、临边洞口防护、边坡支护、脚手架等事故多发点,自行消除本项目安全生产存在的隐患,并将自查表交到东区住建局;二是各施工单位将自查表交到东区住建局后,东区住建局将逐一对拟复工复产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确保项目正常复工复产。三是强化安全教育,督促各企业开展全覆盖的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同时针对新进工人签订劳务合同,发放劳保用品,购买保险,绝不允许存在施工单位未履行用工程序将工人带至现场作业。
(四)消防安全。一是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重点领域整治。聚焦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百日安全攻坚行动、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打通“生命通道”等工作重点,聚焦大型商业综合体、校外培训机构、仓储物流、医疗卫生以及养老机构等火灾防控重点场所,聚焦违规动火作业、生活用火不慎等高危行为,加强消防监督执法与综合治理,强化与应急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的联勤联动,坚决整治一批消防安全隐患另;二是重点针对老旧小区及老龄化人口开展宣传,采取宣传车进小区、楼道亮屏、进门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宣传、培训工作,降低居家用电、厨房、抽烟等致灾因素比例。同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宣传作用,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定期发放日常防火知识、火场逃生自救常识等宣传内容,结合不同季节的火灾特点,发布防火提示。
(五)生产安全。一是节日期间,企业要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加强警示教育和安全巡查,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认真做好信息报送等相关工作;二是严禁将火种带进矿山,加强对矿山及周边巡查,及时清除杂草等可燃物,节后召开收心会,要按照复工复产工作要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监督检查,做好复工前放矿区域、开采区域等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修复治理,做好春节后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三是企业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重点针对生产经营旺季作业活动多、设备运行时间长、危险化学品进出库频繁等特点,全面排查自身生产工艺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设备设施缺陷、员工高风险作业管控不到位等问题,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坚决杜绝在生产经营旺季“只顾生产不顾安全”的情况。
(六)城镇燃气安全。一是燃气公司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上门为居民用户检查燃气热水器及管道。鼓励居民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维修。对存在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用户,采取相应措施,如暂停供气;二是督促燃气企业加强燃气管道巡检维护和燃气场站检测监控,防止管道占压、冻裂老化破损、烟花爆竹燃放、第三方施工破坏等导致燃气泄漏。加大资金投入,采用新型耐腐蚀材料与先进设备,优先更换超期服役、锈蚀严重的部件;三是社区、燃气公司、消防部门联合举办安全用气知识讲座,走进社区、商场、学校等场所,重点讲解私拉乱接危害、合格燃气器具辨别、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使用方法等;四是燃气企业对场站、配送中心、调压柜等周边枯枝、杂草及时全面清理,设置防火隔离带,定期巡查维护,确保周边环境安全。
(七)地质灾害。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各街道(镇)、部门要聚焦重点区域和部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预警信息告知和发布,强化隐患动态巡排查,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三查”“三避让”“三撤离”刚性要求,确保人员安全。
(八)森林草原防灭火。一是科学、安全、统筹开展计划烧除工作,做好计划烧除报备工作,确保顺利完成计划烧除任务;二是春节后加强坟场墓区的巡查工作,制止祭祀用火行为,引导群众文明祭祀、鲜花祭祀;三是对林区及林缘200米范围内的各类生活、施工用火需求,严格落实用火审批制度,严禁未经许可私自用火;四是持续做好特殊人员管控。加强对“痴呆聋哑傻”及老人、小孩管控,加强对监护人的宣传,压实监护人责任;五是坚持日常宣传,加强典型案例、包保入户等宣传,强化震慑警示教育效果,强化居民防火意识,促进居民行为自律。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