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疫情防控 发展规划

【十二五】东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时间:2012-10-23 来源:东区商务局  阅读次数:

  攀枝花市东区“十二五”专项规划之四

东区服务业发展规划

 

  为加快攀枝花市东区服务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年)》和《攀枝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年)》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本规划是指导攀枝花市东区服务业发展和编制相关领域专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全省领先,西部一流”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落实“发展领先,城市繁荣,生活宽裕,社会和谐”四大任务,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全力实现建设“四个东区”的目标。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民生性服务业的提档升级提升城市品位,引领攀西地区消费前沿,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均衡化的服务业体系,努力把东区建设成为带动攀枝花、影响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服务业发展基地。

  (二)总体思考

  1、攀枝花市的城市属性

  攀枝花将长期保持工业城市的性质,但将从传统重工业向重工业与新兴工业相结合的新型工业城市转化,最终将发展为新型工业与服务业并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东区在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

  东区是攀枝花市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与示范区。东区拥有最多的城市中心面积,东区服务业发展容量与规模在整个攀枝花市占据绝大多数份额,东区在发展服务业上的进展与成就将为城市其他区域的发展起到先行探索与示范样板作用。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东区一方面应实现民生性服务业提档升级,从有到优,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应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补缺,从无到有,形成整合和扩容效应。在产业空间分布上,应把握并区分市级(乃至辐射周边城市的区域级)功能区与片区级功能区,而不是平均分配,不分主次。重点要解决好旧城存量与新城增量之间的矛盾。

  3、东区生产性服务业

  要实现攀枝花市东区构建商务中心区的战略目标,离开了雄厚的以钒钛钢铁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基础,离开了科技进步,离开了对产业深度与精细挖掘,是无法想象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首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让生产性服务业直接成为东区服务业发展拓展空间和提升增加值的生力军。

  大力发展钒钛产业。东区生产性服务业中,钒钛产业的科技研发有一定基础,甚至是比较优势,但面临发展不均衡、分散独立、各自为战、缺乏系统性与整合,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产业链。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需要重点发展的一大行业,但东区目前还缺乏发展区域性物流枢纽的条件。要承担起“次区域性物流中心”与“四川省二级物流节点城市”的功能,必须在攀枝花大十字高速公路与铁路网建成以后(2014-2015年后)。目前,围绕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开展的工作应是:做好前瞻性规划(包括物流园区项目规划及各交通要道形成后可用物流用地项目规划)、构建体制、制定政策,为交通条件获得飞跃性改变后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搭建好发展平台,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才能在交通条件有了飞跃性发展后厚积薄发,尽快建立起区域性物流中心。物流业的发展应区分综合性物流园、专业性物流园与区域配送中心的不同功能,并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物流基地综合开发。

  适时推进金融业发展。改变目前金融机构主要为少数大企业服务的现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积极引进外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东区设立分支机构,并出台有关政策积极支持其在东区的发展。推进金融机构的相对集中,打造金融产业聚集区。探索发行城市债券。积极推进银行卡业务,迅速缩小和大城市的差距。

  重视信息服务业发展。攀枝花地理位置相对孤立,交通不便,网络平台建设尤其显得重要。要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来解决交通不便为服务业的发展所造成的瓶颈。

  积极推进商务服务业发展。按市场规律与国际惯例办事,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积极搭建适合商务服务业发展的良好平台。培育区域性会展市场,发展会展经济。

  4、东区民生性服务业

  民生性服务业的发展,关系到城市宜居程度,关系到城市魅力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打造。东区民生性服务业发展虽然并不落后,但也须提档升级,从有到优,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重点发展城市商贸业。首要的任是提升城市商贸业,建立起与商务中心区相匹配的交易市场(专业市场)体系与零售商业网点体系。现代化都市的发展规律,是逐渐将大型专业市场迁出主城区,设置于城市近郊,并与发达的交通物流节点相联系,主城区腾出的土地,则主要发展高品质居住社区、零售商业、商务及城市公共设施等。城区保留的专业市场,应逐步精品化、形象化、展示化,并与零售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新型商业市场体系。城市商贸业是服务业的高端领域,是东区应从战略高度中加以重视并积极推进的产业,规划应有足够的魄力和前瞻性,如沙坝汽车主题文化产业带,应迎难而上。大力提升城市零售商业、餐饮、娱乐业发展水平,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商业差距。鼓励与培养市民消费意识,尤其是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夜间消费。

  大力培育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综合性强,将为各种服务业的发展搭建平台,其中,抓好城市综合体项目与大型项目是关键。

  准确定位旅游产业。东区拥有众多资源,如冬季阳光气候、山水、工业等,其中冬季阳光气候资源在内陆西部区域中具备相对优势,其它资源的唯一性和吸引力不够。作为一个商务中心区,东区最大的魅力在于:都市化水平远超周边的楚雄、武定、丽江等地的现代化大都市,可将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建设(如轻轨、过江缆车、登山扶梯等具备山城特色现代大都市的典型符号)、“大三线”爱国主义教育文化、冬季阳光、购物、美食、休闲娱乐作为最大的旅游资源。

  探索发展文化、教育及医疗产业。文化、教育、医疗产业除发挥并强化其公共事业职能外,还可开展其作为新兴产业进行深度开发的探索。打造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区域内教育实力,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留住攀枝花优质生源并吸引外地生源。利用东区辖区内比较丰富的医疗资源,探索医疗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以康体、理疗、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健康产业。

  (三)发展思路

  1、先导产业。代表东区未来的经济发展驱动力和发展方向,具备高成长性、关联效益强等特点,对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是实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的关键。首先要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及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例如:现代仓储、运输和配送、物流电子交易平台、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和工业设计。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旅游业,例如:电子信息设计研发、软件产业、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与中介。

  2、支柱产业。对当前服务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产业,是当前区域经济的主力,需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并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服务业,例如:商业连锁、品牌餐饮、特色餐饮、品牌休闲娱乐、银行、保险、证券、担保、投资和审计。重点发展房地产业,例如:星级宾馆、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区、民用和商用房地产、特色旅游地产和休闲地产。

  3、新兴产业。目前发展基础比较薄弱,所占比重不高,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此类产业的市场空间将大幅度拓展,发展潜力较大,能做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有效补充,并为之提供更完善和先进的服务。重点发展医疗服务业,例如:康复疗养和养生保健等健康产业。扶持发展体育产业、教育培训和文化创意行业,例如:体育竞技、体育休闲、职业培训、特色培训、特色教育培训、个人爱好培训和文化创意。

  (四)发展目标

  1、规划期(2010-2015年)

  2015年,初步建立起与“省际商贸中心城市”和“全省二级物流节点、次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信息化中心和全国著名的冬季阳光度假目的地”目标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总量增长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年均现价递增12%,至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4亿元以上。

  ——吸纳就业目标。服务业就业年均递增10%,至2015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超过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55%,就业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行业结构目标。生产性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至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50%,对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民生性服务业实现提档升级。

  2、展望期(2016-2020年)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服务业对第一、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建立起辐射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服务业中心。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市场体系,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运行环境。

  二、总体布局

  东区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以主体功能区理念为支撑,按照“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民生性服务业均衡发展”的原则,构建“一核辐射、三圈集聚、一带拉动、五区发展”的战略空间发展格局。

  根据不同类别服务业行业空间集聚的一般规律和区位特征,以“一核辐射、三圈集聚、一带拉动、五区发展”体现不同区域的主体服务功能。“一核”,全区服务业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和服务业发展核心区;“三圈”,区域性服务业功能的承担者和服务业发展集聚区;“一带”,服务功能的综合承担地域,以休闲产业为主,辅以服务业相关各行业,承担东区服务业发展的连接纽带功能;“五区”,承担专业服务业集聚发展功能。

  (一)“一核”辐射

  一个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即炳草岗中央商务区。包括炳一区、炳二区、炳三区和炳四区。

  未来将该区域建设成为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商业商务中心和服务业的核心区。该区域内重点发展商贸、商务服务、科技服务、金融、信息服务、医疗服务、旅游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

  一方面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引进名品名店、大型购物中心、品牌餐饮娱乐、高档酒店、商业综合体、新型商业业态;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金融、保险、中介、会展会务、电子信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高端、时尚的城市商业中心、居住中心增强对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二)“三圈”集聚

  三个区域性服务业发展集聚圈。即大渡口—五十四商业中心,密地—瓜子坪商业中心,东风—弄弄坪商业中心。

  大渡口—五十四商业中心:承担城区西部片区的区域商业中心功能,以日常生活用品集散为主,兼具商务办公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特色专业市场、仓储配送、百货超市、商业街区等。

  密地—瓜子坪商业中心:承担城区东北部片区的区域商业中心功能,以物流配送、批发贸易为主,兼具日常零售及商务办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特色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

  东风—弄弄坪商业中心:承担城区西北部片区的区域商业中心功能,以日常生活用品零售及服务为主。重点发展百货超市、商业连锁、特色餐饮等。

  (三)“一带”拉动

  一条滨江休闲产业经济带。范围包括渡口桥至雅砻江大桥的滨江发展带。

  依托现有的金沙公园、金雅仙客、啤酒广场、沙坝汽车主题商贸园、流沙坡综合服务区、倮果美食一条街等项目,抓住银江水电站建设的机遇,整合现有产业基础,连点成片,连片成面,打造贯穿东区的滨江休闲产业经济带。

  (四)“五区”发展

  五个产业发展集中区。即密地物流商贸发展区,炳三区科教文化发展区,华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区,阿署达近郊休闲度假区,大黑山森林居游休闲度假区。

  密地物流商贸发展区。依托现有的密地综合物流园区,倮果散货物流中心,发挥物流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建设辐射周边城市,以大型专业市场集群为载体的区域商贸集散中心。

  炳三区科教文化发展区。依托攀枝花学院、市三中、四川机电技术学院等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形成全市教育培训产业的集中发展区;引导和鼓励现有教育资源向该区域内集中,同时依托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发展文化配套及创意产业;利用攀枝花学院和钒钛质检中心等科研资源,集中发展科技、研发等科技服务业。

  华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区。依托攀枝花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打造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阿署达近郊休闲度假区。在炳草岗区域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基础上,结合攀枝花的阳光资源,大力发展都市近郊旅游以及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健康产业。

  大黑山森林居游休闲度假区。利用大黑山的优质森林景观,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以及与之相结合的户外休闲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

  三、先导产业

  (一)物流业

  1、发展定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扩大辐射范围为宗旨,加快现状改造提升,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率先建成川西南滇西北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省内重要的二级物流节点。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结构较为合理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成2—3个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培育2—3户覆盖全市并辐射到周边城市、年收入过千万元的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内,初步建成川西南滇西北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省内重要的二级物流节点。

  3、发展布局。规划期内建成“一区两中心”的物流业发展格局。一区:密地现代物流集中发展区,在沙坝、银江、密地区域内,依托铁路、公路、航空交通优势建设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物流业集中发展区,两中心:在密地现代物流集中发展区之外,发展倮果散货物流中心和五十四商贸集散中心。

  4、发展思路

  (1)加快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2)积极推进物流现代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3)大力培育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

  (4)整合现有需求,释放市场空间。

  (5)加强行业监管,建立有序的物流市场。

  (二)信息服务业

  1、发展定位。依托现有的科技及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教育设施等平台,强化信息基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科技研发、企业孵化等,培育数字创意、网络服务、软件等产业,努力形成新型化、高端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业集群。

  2、发展目标。2010-2015年,全区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现价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9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8%,从业人员达到现有人数的4倍以上,形成新型化、高端化、国际化的信息服务业集群,打造中国钒钛研发利用及相关信息服务的中心。

  3、发展布局。信息服务业主要分布在炳一区及炳三区,依托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辐射全市的信息服务业发展集中区。信息产业集中发展区应与科教文化经济带结合发展。

  4、发展思路

  (1)建设完备的信息基础体系。

  (2)培育发展网络服务业和数字娱乐业。

  (3)建立辐射全市,具有独特优势的信息服务业品牌。

  (三)旅游业

  1、发展定位。突出休闲特色,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以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主体,以阳光旅游、冬季疗养和近郊乡村旅游为亮点,建立攀枝花市高端旅游接待中心、消费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力争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旅游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将东区打造成为攀枝花旅游支撑中心和口岸旅游区,成为全市旅游信息、宣传、文化娱乐、消费中心,具有“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化丰富、宜居宜业”的特质。

  2、发展目标。到2015年,游客接待量和旅游业收入保持12%和20%以上的增长率,力争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0亿元以上,旅游外汇收入达45万美元以上,初步建成区域性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接待消费中心。

  3、发展布局。构建“一心一带三线”的旅游发展格局。“一心”:炳草岗旅游集散服务、接待消费中心;“一带”:滨江休闲游憩带;“三线”:阿署达近郊休闲旅游线、大黑山森林居游休闲旅游线、大三线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

  4、发展思路

  (1)建设全市高端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

  (2)建设“阳光花城”的旅游品牌和一系列精品旅游产品。

  (3)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全面营造攀枝花“阳光花城”的城市主题形象。

  (4)大力发展城市近郊休闲旅游。

  (5)大力打造滨江休闲游憩带。

  (四)商务服务业

  1、发展定位。依托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以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会展业为突破点,推进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集聚发展和品牌建设,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商务聚集区。力争在2015年以前建成辐射整个攀西地区的商务服务业集群,并将东区打造为全市商务服务产业的核心区。

  2、发展目标。2015年,全区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亿元以上,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7.5%以上,形成3-4家具有一定规模、业务覆盖整个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大型商务服务企业,实现商务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3、发展布局。在全区建成“一主一副”的商务服务集聚区。一主:炳三区总部商务办公区,以大型企业(如攀钢、钢城集团等)的总部办公项目为龙头,在炳三区规划建设城市商务大道;一副:炳一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区。

  4、发展思路

  (1)依托大企业,在炳三区建立总部聚集区。

  (2)建立创业平台,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区。

  (3)推进会展业发展。

  (4)扶持专业服务业发展。

  (五)科技服务业

  1、发展定位。依托攀枝花的资源、产业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上下游科技研发及服务产业,提升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的可持续竞争力。依托本地钢铁及钒钛、太阳能等优势资源,打造以之为核心的综合性服务产业链,为大型企业集团和各类科技创新企业营造发展平台,帮助其发展壮大,把攀枝花打造为全国知名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太阳能产业创新基地。

  2、发展目标。2015年,全区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产业增加值达到5亿元以上,年均现价增长速度15%,在服务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以上,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钒钛产业综合服务企业,以及2-3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太阳能产业企业,全国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服务基地初具雏形。

  3、发展布局。构建“一区一园”的科技服务业发展格局。炳草岗科技服务集中发展区:炳三区依托城市商务大道发展大型企业(如攀钢、钢城集团)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炳一区依托高档商务楼宇,发展中小企业科技研发集中区。依托现有攀枝花钒钛研究院、攀钢研究院、攀枝花学院等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流沙坡高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钒钛、钢铁、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的科技研发、孵化、技术创新等。

  4、发展思路

  (1)依托优势资源,推动东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

  (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支持产权创新。

  (3)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科技服务人才。

  (4)完善科技服务机制体系。

  四、支柱产业

  (一)商贸业

  1、发展定位。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打造西部省际商贸中心”的总体要求,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业态结构、经营结构、市场结构,逐步构建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增加产业集聚度,提升业态档次和经营水平,扩大辐射范围,进一步巩固东区在全市及川西南滇西北整个区域内的商贸业中心地位。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0亿元,保持年均现价增长速度15%以上,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通过发展,实现产业能级提升、聚集度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形成包括区域型商圈、特色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丰富的社区商业网点在内的完整服务体系,中心商业区的业态档次、经营水平、辐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成为辐射周边区域的现代时尚商业消费中心。

  3、发展布局。未来在东区构建“一心两轴三圈五节点”的整体架构。1个城市商业中心:炳草岗中央商务区;2条商业发展轴:城市商务商业发展轴、滨江休闲商业发展轴;3个区域商业圈:大渡口至五十四、东风至弄弄坪、密地至瓜子坪;5个社区商业节点:南山、向阳、长寿路、枣子坪、银江。

  4、发展思路

  (1)大力推进商贸业集约化发展。

  (2)提升商业辐射力和业态水平。

  (3)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及特色商业区。

  (二)房地产业

  1、发展定位。加大和促进房地产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保持居住功能开发的基础上,尤其要加大商业地产开发的力度。加快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大力开发建设高品质住宅、商务楼宇,将东区打造成为具有休闲与时尚气息的宜居、宜商、宜业之城。

  2、发展目标。2010-2015年,全区房地产业年均现价增速保持在12%以上,2015年末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7亿元,房地产业住宅功能和为服务业提供载体的功能增强。

  3、发展布局。在炳三区建设以行政办公、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多元化城市新区;在炳二区、炳四区建设面向全市,高标准的、以居住为主的城市花园社区;依托炳一区旧城改造,大力发展高端商务和商业地产;依托五十四、瓜子坪、东风旧城改造,开发功能完善的新型居住社区。

  4、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经营型地产。

  (2)提升人居品质,打造宜居环境。

  (3)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金融业

  1、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集聚发展为导向,以金融创新和政策扶持为手段,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努力把东区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金融服务中心、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和区域金融市场中心。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年均现价递增12%,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金融业地位进一步强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3、发展布局。依托炳草岗中央商务区内的商务楼宇,形成金融投资机构较为密集、资本集散功能较强的金融业发展聚集区。

  4、发展思路

  (1)支持本地金融保险服务机构发展壮大。

  (2)建设区域金融机构聚集中心。

  (3)推进金融创新,发展特色金融服务。

  (4)积极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规范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

  五、新兴产业

  (一)医疗服务业

  1、发展定位。目前,攀枝花医疗保健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可用资源丰富,医疗服务业可成为带动高端消费的重要行业,在确保居民就医的前提下,努力培育出部分具有一定专科特色、优势突出,具有专业品牌,在居民中有良好口碑的医疗机构,形成国有、民营医疗机构良性竞争、共同繁荣的局面,打造出立足本区,辐射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城市需要和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资源配置优化,人们均等享有医疗卫生设施,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持全省领先;辖区内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病床数全省领先,为东区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3、发展布局。充分依托市中心医院等三甲级医疗机构,打造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依托阿署达休闲度假区,打造以“阳光”和“冬季疗养”为主题的健康产业。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宜、功能健全的“15分钟医疗圈”。

  4、发展思路

  (1)依托攀枝花阳光充足、气候宜人的特点,大力推进东区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

  (2)加强指导,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不断强化、壮大本地优势学科,不断提升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

  (3)大力发展先进的诊疗形式,与旅游等其它行业协同发展。

  (4)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网点。

  (二)体育产业

  1、发展定位。以提升体育产业的文化、旅游、休闲、竞技、体验功能为核心,以发展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旅游和体育竞赛市场为重点,打造攀西地区最具活力的休闲运动之都。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800万元以上,培育成功2-3项比较成熟的本地体育赛事,体育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川西南滇西北的体育产业活跃区之一。

  3、发展布局。规划期内形成“一中心多基地”的发展格局。一中心:依托炳草岗、攀枝花学院、三中等现有体育场馆举办体育赛事和会展,建设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心;生态休闲运动基地:围绕攀枝花公园、东华山公园等资源,建设生态运动休闲基地;户外运动基地:依托阿署达、大黑山等旅游资源,打造户外运动基地;水上运动基地:利用金沙江丰富的水资源,建设水上运动基地。

  4、发展思路

  (1)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2)依托赛事经济,发展体育用品展销产业。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三)教育培训业

  1、发展定位。发挥东区在全市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教育培训业。努力为产业发展服务,同时满足市民的新兴教育和培训消费需求,建立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教育培训体系,成为攀枝花产业发展和人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动力。

  2、发展目标。全区到2015年,教育培训业增加值(含基础教育事业)达7亿元以上,占服务业的比重达6%以上。

  3、发展布局。以攀枝花学院、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高校经济带为基地,发展相关的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基地;在炳草岗依托重点中学、老年大学、少年宫等教育资源,发展青少年及中老年的文体教育培训;依托高档写字楼布局上班族职业生涯培训等满足新兴教育需求的培训项目。在炳三区引进国家级中小学名校乃至国际学校,丰富和提升区域教育培训体系。

  4、发展思路

  (1)建设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

  (2)开拓教育培训新兴领域。

  (3)创新教育培训机制。

  (四)文化创意产业

  1、发展定位。整合攀枝花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攀枝花“移民城市”和“工业强市”的文化背景和资源,强调文化创意与现代工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互动,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丰富消费层次、提升城市形象的新引擎,建立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2、发展目标。全区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现价递增15%以上,到2015年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3%左右。

  3、发展布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一心两区”的范围内。依托炳草岗的商务楼宇,大力发展传媒业、广告业,打造传媒创意产业的核心聚集区。依托攀大的教育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工业设计、艺术创作等行业。结合大渡口商业特色街的建设,集中发展演艺娱乐、文博文化、民间艺术等行业。

  4、发展思路

  (1)发挥资源优势,创造文化品牌。

  (2)积极扶持和培育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

  (3)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301873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