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东区要闻 > 正文

聚焦党代会 | 东区:释放中心城区发展活力 助力“三个圈层”联动发展

时间:2021-09-15 来源:时尚东区  阅读次数:

  金秋时节,穿行在东区的大街小巷,亦景亦城的城市风貌、功能完善的核心区域、人气汇聚的商业中心,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势头。

 

  王东/摄影

  城市的发展,是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的过程,改革、创新、转型、惠民……当一个个关键词深深嵌入东区高质量发展的“肌理”时,不断迸发出全新的时代能量,这既是东区鲜明的发展方向,也是东区醒目的奋进姿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过去5年,在推动攀枝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41万东区儿女不断贡献着“东区智慧”和“东区力量”。

  砥砺奋进,时不我待。

  展望未来,东区区委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亮出“东区方案”,打造“东区硬核”,展现“东区担当”,继续凝聚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的磅礴伟力,助力攀枝花“三个圈层”联动发展,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好百年赶考路上的新答卷。

  党建“走心”更“暖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民生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民生,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中,把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这既是东区区委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更是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的内涵要求。“今天下着小雨,有些居民出门买菜不方便,大家辛苦一下,挨个打电话问一问哪些居民家里需要买什么菜?”8月27日上午,山岚苑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玉华对党员志愿者反复叮嘱,“还是按老规矩办,统计好后,我们帮忙买好给居民送上门。”

  山岚苑小区是攀钢老旧小区,共有168户、491人,其中,老年人占到了小区总人数的71%。如何破解小区养老服务难题?小区党支部从细微处入手,讲好“小道理”、做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选树“小典型”,把“五小”工作法贯穿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常态化推动,成为老百姓口中的“老规矩”。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兰苑小区的“老规矩”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更是党组织主动回应群众期盼的具体体现。

  在东区,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支部建在小区、组织覆盖楼栋、党员联系家庭”的基层党建体系时刻触摸“民生冷暖”。

  党的组织力量在基层社会的覆盖和延伸,凝聚成东区党建品牌——“四大特色党建”活动、全市首创“党组织+业主代表制”治理居民小区新模式、率先成立农民工党支部和首个农民工服务中心、建成攀枝花首个康养党员服务中心、“相约星期四”“行走的党课”等一批立得住、推得开的基层党建东区品牌持续打响,东区被列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创建单位。

  近年来,围绕落实市委推动“三个圈层”一体化发展要求,东区区委以实干实绩展现担当作为,全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成为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东区区委坚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发扬建党精神、三线精神等,让红色文化激扬正气、厚植情怀、浸润人心。

  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沿哨卡,还是森林草原防灭火的“包保责任”落实;无论是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推进……在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过程中,东区区委始终以党的建设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引导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真正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不断形成。

  产业“出彩”更“精彩”

       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指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是攀枝花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

  东区十届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区上下万众一心、凝心聚力,用“东区智慧”和“东区实践”,在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时代答卷上,奋力作答。

  ——经济总量持续壮大,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较2015年净增145亿元,增幅达4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实现翻番。

  ——招商引资持续扩量,签约银山12.3万吨钛钢复合轧制等打基础、利长远项目453个,实际到位资金726亿元,年均增长12.2%,连续推出重点项目591个。

  ——发展载体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园区并获评省级优秀开发区,攀枝花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

  产业赋能、理念植入……东区产业优化升级按下“快进键”。拥有600多年历史的阿署达村村民们没想到,祖祖辈辈生活的农家院舍,竟能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离不开阿署达村村集体经济在打造乡村旅游文化品牌“故事里”的过程中,不断续写新的“故事”:业务涵盖康养酒店、精品民宿、涵管小屋、星空露营地等项目,1800多名村民人人是股东。阿署达村有个“小目标”,那就是建全国知名明星村、作文旅融合“大文章”。

  

  王东/摄影

  除了做大乡村旅游自主品牌,阿署达村还积极拓展村集体经济业务范围。

  8月17日,通过土地置换算巧账、“腾笼换鸟”下大棋等方式,东区最大的农产品分拣中心开仓,首日发送25万斤凯特芒果到北京、大连等地。下一步,银江镇将主要以特色农产品的批发与水果深加工为主,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做强区域品牌,预计今年仅芒果销量就超千万斤。

  金沙江在东区穿城而过,串联起的不仅仅是东区城区的功能布局,还有东区三次产业的频繁互动。

  与阿署达村一江之隔,欣欣向荣的钒钛深加工产业迸发出东区工业的激情与活力。

  在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航钛科技首块钛锭新鲜“出炉”、丰源矿业技改建设如火如荼、航钛科技设备调试有序推进、银山冷轧项目推进紧锣密鼓、惠恩医疗生产设备忙碌运转……

  锚定“加快建设美丽时尚幸福现代化东区”目标,东区区委大力推动“江北片区打造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江南片区打造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核心区”两翼协同发展,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提质”三大关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新高地”“现代工业集聚地”“时尚消费目的地”“生态宜居公园城”“社会治理示范区”,为东区产业转型升级、城市空间优化布局注入新动能。

  产业结构更加完善,带来的是东区经济发展后劲更加充沛。

  ——初步形成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钒钛深加工、机械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

  ——目伦石墨烯新材料、8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等一大批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投产;

  ——“千亿园区”既定目标如期实现,“攀西第一丝”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2021年1-7月,全区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9.8%,完成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5%。

  在东区,新旧动能的加速转化,带来了产业内生动力的持续迸发。

  数据显示,在持续推动产业质效提升的道路上,东区三次产业比从2015年0.4:66.8:32.8,调整为2020年0.5:53.3:46.2,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更趋科学合理。

  城市“有形”更“有行”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市委书记张正红在东区调研时指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位规划、统筹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和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山水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区区委紧紧围绕市委部署,切实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月31日上午,来自菩提苑、阳城龙庭、君临江山等小区的居民代表,深入到攀钢弄弄坪主厂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选钛厂和龙密路垃圾中转站,“零距离”了解生产流程、技术工艺及环保措施等,并把了解的情况带到东区开门接访坝坝会的现场。大家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共同推动炳三区异味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阳城龙庭小区居民孙立感慨地说,和前几年相比,炳三区异味确实变淡了,甚至没有了。看到政府、企业都在积极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相信炳三区异味问题会得到圆满解决。

  孙立所说的解决异味问题,其实就是东区始终致力持续提升城市内涵品质,不断提高区域中心城区首位度的具体措施之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从双龙潭村多年的用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到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后焕然一新,再到南山18路公交车终点站修缮一新……一件件民生实事聚拢在一起,体现出的是不断提升的民生温度。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创造性开展“精准扶低”工程,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教育、医疗、低保、养老等方面困难。2017年,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群体全部脱低。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新增就业2.6万余人。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703元,较2015年增加15314元,总增幅达46%,总量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累计投入4.22亿资金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309个。

  ——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已投入资金2.85亿元,推进重点民生实事100项,办理“小微”实事408件,“12345”“12315”平台办结民生诉求3553件。

  近年来,东区区委从群众关注点找准工作切入点,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有力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切实把城市的文明指数转化为人民的幸福指数,为区域发展再添“民生动力”。

  发展“提效”更“提质”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专题学习会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不断开创攀枝花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紧扣市委中心工作,东区区委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重心,努力让全区百姓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从8月起,许多市民行走在东区的城区景点、公交站台、高速路口、银行网点等地,会发现宣传栏、移动展架、大型LED显示屏、交通指示屏等,都在不间断播放“共爱一分热土,共创安全城市”“共建安全发展城市,共享平安幸福生活”等宣传语,大幅度提高了东区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

  近年来,东区区委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文化、科技、卫生、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以改革强健肌体、以开放带动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

  东区先后制定专项改革方案144项,牵头推进国家、省、市、区重大改革试点35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等一批重量级改革创新顺利实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1116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受理或办理,“一次办”事项达100%、“马上办”事项达45.6%。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近年来,东区区委进一步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

  ——全面实施城区交通要道新建改造,畅通“断头路”,疏通“微循环”,打通“三把锁”,群众出行更加顺畅。聚焦“东稳、西提、北转、南拓、中优”,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严格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前1年8个月完成省挂牌督办13户沿江水选企业关停、取缔、拆除工作,自加压力关停“散乱污”企业130余家。

  ——完成各类营造林3321.73亩,创建森林城市环城景观造林10372.6亩,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2.56%,PM2.5、二氧化硫、PM10较2015年末分别下降6.7%、17.6%、28.4%。

  未来“可期”更“可为”

  不畏前路多险阻 千锤万凿拓坦途。

  在攀枝花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张正红强调,按照省委对攀枝花发展“3+2”的定位要求,重塑攀枝花经济地理空间,推动“三个圈层”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要坚持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增量产业,以精明增长理念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增强市域承载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

  站在新起点,擘画新蓝图。东区区委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与41万东区各族儿女携手同行,意气风发走向新的“赶考路”。

  ——在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

  东区将坚持把发展现代工业作为强区之基,充分依托“攀钢航母”全产业链牵引作用,深度对接“中国制造2025”,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以高梁坪片区钒钛材料、弄弄坪片区钢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瓜子坪片区循环经济连片发展为主导,以钒钛产业、钢铁深加工、矿业经济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为支撑的现代新型工业体系,实现工业集群、集约发展,加快建设钒钛战略资源创新开发主战场。

  以康养产业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构建“一带一区三圈”产业布局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一中心两基地”创新孵化体系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匠心营城精明增长上先行示范。

  东区将聚焦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坚持“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发展理念,以一江两岸、生态河湖、公园绿地等为依托,打造“一湖碧水、两岸青山、公园棋布、花开满城”的城市生态格局。推动炳三区、炳四区等高端资源高效利用,加快流沙坡片区、大梯道沿线等优质空间精致开发,挖掘阿署达、商业街等区域特色,打造一批城市符号和精品街区;激发大渡口、炳一区、瓜子坪等老城区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建设层次。积极规划推动支线旁径、天桥立交建设,实现“三横三纵”的交通路网格局,解决好“堵、挤、慢”等城市病。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注重用文化铸就城市之魂,精心呵护“十三栋”“兰尖博物馆”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创新推进“路长制”“街长制”“巷长制”等,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惠民”,以最严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治理,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家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打造“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市域社会治理东区模式。

  ——在引人聚人稳人留人上先行示范。

  东区将做强市二小、市二十五中小、市花城外国语等教育集团,打造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发展共同体。促进市十五中优质特色发展,全力创建省内特色品牌高中名校。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加大“攀枝花工匠”培养力度。实施医疗提质、康养提标、产业提档三项措施,全力建设健康东区。

  大力培育和发展名医、名科、名院,支持市中心医院等与国内医学高校和知名医院合作共建,打造一批省内一流综合性医院。持续深化以三甲医院为主、专科医院为辅、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医疗体系建设,开展智能化家庭医生服务,进一步增强优质医养资源对“中圈”城市吸附力。

  充分利用山水风光、工业遗存、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冬日暖阳、夏日清凉”“游阳光花城、铸三线精神”等精品文旅线路。着力打造“兰尖博物馆”“城市书房”等一批“文化+”综合体。不断增强钢铁文化、历史文化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转换人才引进视野,加大对川西南滇西北地区人才引进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柔性引进攀籍人才力度。注重开展乡土情怀及“三线精神”教育,搭建人才“双创”平台。开展“青年宜业宜居”行动计划,吸引更多年轻人在东区就业创业。

  ——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上先行示范。

  东区将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发扬建党精神、“三线精神”等,让红色文化激扬正气、厚植情怀、浸润人心。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的思路,深化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健全“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和区域化党建联盟工作机制。开展小区分类治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两新”组织“两个覆盖”质量,在各领域打造一批立得住、树得牢、叫得响的党建示范点。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区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持续巩固海晏河清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东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能。

  前景鼓舞人心,形势催人奋进。

  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东区区委携手41万东区儿女正乘势而上,全力提升区域吸附力、影响力和首位度,信心满怀地踏上“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区”新征程!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