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中文版 | 繁體版 |  登录 |  注册 
热词: 三个圈层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问政 > 民意调查 > 政协提案 > 正文

关于东区政协七届五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加强东区三线文化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1-04-15 来源:攀枝花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政协第一学习活动组:

  贵组关于《加强东区三线文化建设的建议》(第58号提案)收悉。感谢贵组对东区三线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东区高度重视您的建议,结合东区三线文化资源和发展实际,就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组织机构,整合区域文化资源”的建议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进“三线文化”品牌建设。我区由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局牵头实施,开展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保护,推进了“三线文化”主题博物馆分馆建设,开发三线红色研学课程,策划首届“三线文化”周活动等,目前正围绕第五届中国康养论坛推进“渡口印象”(东区段)打造。近年来,在“三线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确实总体呈现点状分布,文化资源整合面不大,文化产业发展散点化。下一步,我区将积极探索三线精神和三线文化品牌打造新模式,适时成立由宣传部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协作的三线文化研究协会。统筹考虑全区各文化产业、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理清各地三线文化脉络、历史渊源和区域特色,形成东区三线文化“血脉图”,规划三线文化体验线路,同时积极引导各辖区依托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空间均衡、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文化产业总体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关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的建议

  按照市委市政府“文旅强市”相关要求,我区注重文旅融合,深挖三线文化,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大力推进“5115”工程,切实增强三线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一是营造特色文旅氛围。以攀枝花市“中国阳光花城”、“中国钒钛之都”的城市形象为基础,围绕太阳、水果、钒钛、三线文化等元素,讲故事、造符号,融入到城市建筑及街边小品风格设计、环境景观规划、商业业态经营内容、旅游节庆活动主题中,支持文化企业开发“三线文化”文创产品,以此展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渲染自然惬意的文旅氛围,孵化文旅特色IP。重点举办好凤凰花节、火把节等,适时更新康养地图。二是发展多元化夜间经济形态。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加快形成以沿江休闲景观经济带为基带,炳一区、炳二区、炳三区为核心,阿署达、大渡口-五十四、东风-弄弄坪、密地-瓜子坪组团为节点的“一带拉动、三核引领、多点支撑”的夜间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合理引进商旅文融合的夜间经济新业态和新模式,培育节点性特色夜生活圈。三是打造一台文化秀。紧扣“三线文化”,以攀枝花从工业城市向阳光康养旅游城市蜕变为主线,将“不毛之地”的创业文化、“地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的移民文化与高科技融合,利用高科技特效、炫目的服饰造型、立体音响和奇幻场景,打造一台展现城市文化的顶级秀。四是策划精品康养文旅游线。在强化项目建设、公共设施配套、旅游IP植入的基础上,加强与知名旅游网络平台、旅行社合作,开发“探秘三线建设,感受激情岁月”红色旅游精品游线,邀请旅游体验师通过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与网友在线分享游线中关于交通、住宿、美食、风景、见闻等各个环节的体验。

  三、关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建议

  去年,我区出台《“‘智慧东区’优秀人才选拔培养计划”实施细则》,支持鼓励文化系统在人才交流、文艺创作、产业发展上与高校、知名企业等进行充分对接。重点面向西南等地高校开展赴外引才活动,将文化艺术类高层次专业人才纳入赴省内外高校招才引智范畴。同时,我区每年举办文化干部、文化辅导员(志愿者)培训1-2期,每期100人左右。目前,我区已建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达200余人,但围绕三线文化开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较少。下一步,我区将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围绕“三线文化”重点开展讲解、宣传、规划等方面分级分期培训;吸收更多的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干部等参与志愿服务,积极三线文化开展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

  最后感谢贵组对东区三线文化建设的建议,我们将继续做好三线文化建设、传承三线精神、弘扬三线文化工作。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20日

  (联系人:殷渝 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电话:13118300219)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关于本站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