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9 来源: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尊敬的XX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革探索发展社区经济的建议(第27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东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发展社区经济、反哺基层治理”的工作思路,将发展壮大社区经济作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市社区组织、资源、服务融合发展的“东区路径”,强化统筹指导、整合资源优势,推动党建链、产业链、服务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创建全国百强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底部基础。
一、坚持党建引领,绘好发展“规划图”
(一)组织引领“定基调”。在全市率先出台《党建引领社区经济发展促共同富裕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发展社区经济的宗旨目标、经营模式、收益分配、工作保障等关键问题,让社区经济发展有据可依,有效激发发展社区经济的积极性;将街道(镇)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的领导写入社区经济组织运行章程和管理制度,确保社区经济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规范有序发展。
(二)清产核资“摸底数”。鼓励依法依规利用国有资产、小区闲置用房等资源发展社区经济,增强社区自主“造血”能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产核资”专项行动,清理摸排闲置资产276处,建立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台账,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财权结构合理、监管体系科学的运行机制,通过社区经济变“闲”为“现”。
(三)多方联动“保发展”。按照“组织联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富共赢”工作思路,探索建立行业化区域化联合党组织22个、城乡结对社区经济发展共同体6个,构建横向联系贯通体系,建立项目联席会商机制,避免同质化竞争。组建社区经济发展专家人才库,设立“创客产业联盟”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业务办理等服务,为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聚焦群众所需,推进服务“上台阶”
(一)集思广益摸清服务需求。坚持社区经济公益属性,运用“逢四说事”“百姓集事”等社区议事平台,收集群众需求、经济发展建议2500余条,精准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找准社区经济发展切入点,确定特色版块4类,细化发展分类10项,确保社区经济发展为民导向。
(二)引资聚才充实服务力量。实施“牵手共富”行动,引入“共富合伙人”19个,建立区级共同富裕种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近500万元,打破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经济发展“壁垒”,挖掘培养经营管理、活动策划、电商直播等项目运营人才和社群活动达人78人,壮大力量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品质化。
(三)做优产业拓展服务边界。聚焦构建全域融合发展的共富样板,搭建“社区+平台公司+N个市场主体”运营平台,探索“社区主导、平台公司注资、市场主体服务”运行模式,通过链接三线建设旧址、妇幼保健院等优势“邻里”资源打造产业链3条,建立全市首个托幼一体综合服务中心、助老爱心共富食堂等服务综合体10个,为辖区居民提供研学教学、儿童托管、扶老助残等服务5000余次,带动社区增收300余万元。
三、着眼强社富民,激发治理“新动能”
(一)聚焦助推社区发展“赋能”。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搭建特色共享共治共建平台,探索社区经济组织承接国有资产管理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等经营模式,建立适配的社区商业业态,拓展社区特色经济产业,并设立“反哺基金”,将社区经济不低于40%的盈利收入捐赠到社区作为公共收入,形成社区经济反哺基层治理增效的良性循环。
(二)做实就业帮扶“赋力”。鼓励社区经济组织优先为辖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共富就业岗位,依托社区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培训基地、职业指导室、零工驿站,开设“共富课堂”,推出“社区+培训”“社区+实训”“社区+就业”,年均培训就业困难人员3000余人次,帮助1800余名妇女和低收入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超15000元。
(三)丰富文化生活“提质”。采用“公益+商业”运营模式,串联居民、商家、社区三大主体,联手共建共富书屋、银龄学堂等文化空间,定制“自营活动+社群活动+商家活动+村社联动”等4类特色活动,打造慈善文华、幸福凤凰等“精神共富场景”30余个,着力实现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尊敬的委员,再次感谢你们关注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相信在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下,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持续健康稳步前行。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1日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