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9 来源:东区政府办公室 阅读次数:
尊敬的XX委员:
你们提出的“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讲好‘东区’故事(第23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区立足实际,本着“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同时,做好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讲好“东区”故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城市更新中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着独特的时代价值,见证着城市的演绎历程,是城市的根基所在。东区结合现有城市更新任务,在聚焦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的同时,把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城市更新,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打造文化标志,讲好东区故事。一是加大对望江片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力度,做好“复兴炳草岗”的第一“站”。深入挖掘望江街片区文化故事,根据本土信箱文化、航道文化等汇编《航道人家》、《凭栏忆流年 望江春满园》等人文历史资料。以望江街片区历史文化资源为脉络,体现信箱文化、粮店及防空洞三处老建筑等素材,向社会征集能展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旧物,下一步将根据城市更新建设思路,规划建设旧物展览场地。升级改造望江记忆馆,打造望江记忆广场,用富有年代感的红砖留住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对辖区内大梯道、炳草岗电影院、攀枝花宾馆等老建筑进行保留和升级。二是弄弄坪街道深入挖掘辖区老城区、攀钢主厂区所在地的文化资源,结合“三线建设”文化,打造向阳社区“火红年华旧物展览馆”。2022年4月底,向阳社区自筹资金建成“火红年华旧物展览馆”,展览馆包括家居复原馆、文献资料馆和荣誉馆,展品包含了市民捐献的100件老旧物品,还原了七八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艰苦创业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成为青少年了解和学习三线精神的研学场景。
(二)在文物保护中推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一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各项部署要求,切实履行文化遗产属地监管职责,切实加强辖区文物的保护力度。东区目前拥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未核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攀钢一号高炉等9处、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项、县级非遗项目4项)。二是秉承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利用,在开发中传承的原则,推动特色区域内特色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活态利用、多元展示,积极推进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馆、马兰山地震台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基地向市民游客开放。开辟渡口记忆—十三栋—攀枝花公园人民英雄纪念碑—兰尖故事微博物馆—兰尖矿山为特色的三线文化游览线路。攀枝花市兰尖工业旅游基地获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称号,大渡口街和兰谱路2条街区已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待批复),大渡口邮电局、原点博物馆等22处建筑已认定为攀枝花市历史建筑,被列入攀枝花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23年以来,指导皮雕皮革工艺非遗项目参加重庆、成都、合肥、大姚等多地文旅冬季产品推介,累计展出240余件富有攀枝花地域特色的皮雕皮革工艺作品。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陈氏太极非遗传习达15.2万余人次。
(三)在文旅融合中打造精神共富新场景。以“文旅+”为抓手,创建“工文旅体康”融合的潮玩新业态、新场景,文旅活动“火爆出圈”。一是加大赋能增效力度,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做好三线文化、工业文化、山水文化、康养文化等文化的深度挖掘,大力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健康养生旅游、运动探险旅游等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以东华山、星空露营地、阿署达花海、银江湖、攀枝花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为重要节点的黄金旅游线路。二是请进来走出去,强化区域联动。举办“有一种周末叫清凉攀枝花”攀枝花市第五届清凉夏季暨“城市星空唤醒之夜”,邀请大理、楚雄等金沙江流域兄弟县(区)来攀开展文旅推介,赴重庆、成都、合肥和大姚等地参加四川文旅冬季产品、文创产品等推介,进一步增强地区间交流合作,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组织拍摄“城市猎人”周末文旅线路攻略视频,线上浏览量达37.5万余人次,获得攀枝花市第二届“薪火相传 活力花城”人才主题活动晚会文旅路线推荐板块一等奖。拍摄“文旅旅长说文旅”,线上浏览量达5千余人次。三是以赛事为媒介,推动城市新发展。成功举办第十八届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全国总决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总决赛等赛事活动,通过“赛事+旅游”“赛事+文化”等形式多样的文旅体商活动,打开了冬日“暖暖的花城”阳光之路温情画卷,带动“康养+”全产业链发展,让康养城市名片更具影响力。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开园即成网红,三个月打卡超60万人次,打造“星空夜市”“青年市集”等系列新消费场景,院子文化、庭院经济、星空露营等农文旅新消费场景蓬勃兴起,东区“文化味”更浓、“烟火气”更旺、“幸福感”更足。四是挖掘“三线文化”,编排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剧目,完成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拍摄完成“微短剧+文旅”沉浸式体验剧目《满城阳光》,将通过各网剧平台上线,为高质量绘好东区共富画卷提供强劲精神动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复兴炳草岗,实施产业优化升级行动。通过恢复“老功能”,发展“新业态”,将历史文化融入城市更新“血脉”中,让炳草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回市民视野。一是打造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充分挖掘炳草岗历史文化,探索“大梯道”“信箱”文化IP,创作《金沙浪漫炳草岗》主题歌曲,组织开展高品质民间文化活动,探索利用微视频、自媒体等宣传手段,发挥媒体引流作用,整合展示东区多彩文化资源。寻味“市井文化”,试点万象城、凤凰美食城、好吃街、商业街、湖光东街等街巷经济、夜市经济、地摊经济,挖掘培育阿剑铜火锅、白斩鸡、万姐干锅等一批特色“市井微名店”,促进“小零杂散”商户转型升级,提升宋艳华、大笮风、稻香村等“老字号”餐饮品牌,吸引游客美食打卡。挖掘“江水文化”,依托银江水电站库区及金沙江两岸生态景观,高质量规划建设库区和水面空间,提升御湖花都、金雅仙客、银江湖步行栈道等沿江重要景点品质,培育水上探险、生态教育等深度体验项目。打卡“山地文化”,依托“豹警官”“耐克熊”等流量密码,包装提升攀枝花公园和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生活公园、文化公园、口袋公园等社区微型公园,完善城市绿道、登山健身步道,打造山地景观园林网红打卡地。二是打造专业化特色节会经济。统筹中心广场、会展中心等优势场地资源,引进和举办啤酒美食节、音乐艺术节、民族文化节等特色节会活动。通过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培育阳光康养论坛、钒钛展览、特色水果展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会展品牌,着力提升会展活动专业性和权威性。统筹区域内文化、旅游、水果等特色资源,通过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共同打造炳草岗节会品牌,不断提升片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推动商贸业加快向好发展。立足炳草岗市中心区域优势,整合空间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抢抓新业态、新零售、新动能战略机遇期,逐步盘活泰隆大厦、摩尔盈盛等闲置综合体,借助辖区电信、移动公司、市融媒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加快完善商贸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形成空间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合、服务集成发展格局。四是建设阳光智慧康养区。依托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打造中医特色、医药美容健康产业和高端医疗康复理疗产业。推进“康养+”产业融合,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全面拓宽服务时段、区段、年龄段,打造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城区。加快土地腾退,有力推进诺睿方舟康养中心落地。充分利用攀枝花“暖冬”资源优势,配以攀枝花公园、竹湖园公园绿色天然氧吧和“山水鞠”足球公园,发展银江湖水上运动产业,加快盘活御湖花都项目,将阳光、自然、健康完美结合,绘制涵盖炳草岗片区医疗、运动、休闲、民宿等业态的阳光康养地图,助力消费新场景落地扎根。
(二)做好文旅融合,打造精神共富消费新场景。一是重点整合城市夜游网红烧烤街、星空露营、星空剧目、星空夜市等特色夜间经济内容,立体化打造“星空IP”夜间消费新业态,打通从繁华市区到城市近郊夜生活经济圈,呈现联通市郊夜间消费新场景。二是创新打造“文化味浓”“烟火气足”“体验感好”并且走“新”快、走“心”实的文旅新场景。指导环境品质好的咖啡小屋、茶室院落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广融合”,培育“阳光咖啡安静地”、城市书吧等特色消费场景。如山见小院、不晚咖啡、“开了个花文艺院子”等。三是推动“文旅体康”产业融合,举办2024年第四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文旅消费季(四川·攀枝花东区站)、第十五届阳光康养节、文旅资源推介会等活动,赴贵州省榕江县举办足球友谊赛暨文旅推介会,提高攀枝花对外知名度,引爆消费热点。
尊敬的委员,再次感谢你们关注东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相信在你们的关心和支持下,东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持续健康的稳步前行。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6月28日
共有1页 当前第1页
主办:中共攀枝花市东区委员会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
承办:攀枝花市东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中心 联系电话:0812-2237455
网站标识码:5104020005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2021023010号 川公网安备:51040202000167号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