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8-11 来源: 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 阅读次数:
一、部门(单位)概况
(一)机构组成。攀枝花市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系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直属参公单位,机关设财务科、失业保险科、就业促进科和局办公室。
(二)机构职能。负责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建设辖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以及全区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就业服务工作。
(三)人员概况。2024年编制14名,实有工作人员16人。
二、部门财政资金收支情况
(一)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情况。
2024年度部门财政资金收入总额为1980.36万元。其中行政运行130.06万元,机关服务13.89万元,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94万元,行政单位离退休22.2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3.4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13.13万元,社会保险补贴5万元,其他就业补助支出1736.63万元,死亡抚恤22.04万元,行政单位医疗6.24万元,事业单位医疗0.96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4.13万元,住房公积金10.69万元。
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情况
2024年度部门财政资金支出总额为1980.36万元。其中行政运行130.06万元,机关服务13.89万元,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94万元,行政单位离退休22.2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13.4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13.13万元,社会保险补贴5万元,其他就业补助支出1736.63万元,死亡抚恤22.04万元,行政单位医疗6.24万元,事业单位医疗0.96万元,公务员医疗补助4.13万元,住房公积金10.69万元。
三、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情况
(一)绩效管理
1.部门绩效目标制定
2024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7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00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4.2%;每年通过现场招聘会、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扶持、免费培训等形式,在辖区开展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月、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技能下乡 送岗位上门”、“零就业家庭”解困等活动以及公共职业介绍、帮助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对象等实现就业再就业。并在辖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对象,维护社会稳定;预计完成企业职工培训100人次,重点职工培训2000人次;创业培训150人次;资金管理维度,确保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合规率达到100%,保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目标实现情况
人员类项目:预算足额发放人员工资、福利及社保等经费,保障人员队伍稳定。全年人员经费支出222.74万元,保障了16名在职人员和10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未出现拖欠情况。
运转类项目:保障办公场地租赁、设备购置与维护、邮电费、复印费、差旅费等日常办公支出,按时发放工会福利,全年运转类经费支出14.05万元。办公设备完好率达98%,保障日常工作有序开展,打印机、电脑等设备故障率低,文件打印、数据处理等工作高效进行。
特定目标类项目:第一是举办招聘会11场,参会企业209家,提供岗位4019个,达成就业意向308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21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0%。第二是完成企业职工培训120人次,重点职工培训2222人次;创业培训164人次。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支出1.94万元,预算完成率97%;人才聚集十六条专项资金支出10万元,预算完成率100%;其他就业补助支出1731.63万元,预算完成率100%。
3.执行进度
按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大部分项目按计划推进,资金按进度支付,如人员类、特定目标项目类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与支出。
4.预算完成情况
全年预算收入2179.85万元,实际收入1980.36万元,收入完成率达90.85%;预算支出1980.36万元,实际支出1980.36万元,支出完成率达100% ,基本完成年初预算目标,资金使用合理合规。
5.违规记录
本年度无违规使用资金、虚报绩效目标等违规记录,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与绩效管理制度,保障部门预算整体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绩效结果应用情况。
2024年来,我中心为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管理,持续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切实降低“三公经费”支出,严格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先批后用原则。各类支出应按规定提出申请,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二是集体决定原则。5000元(含5000元)以上项目支出,需经局班子集体研究决定(5000元至10000元的支出经局长办公会审议,10000元(含10000元)及以上支出经主管局(区人社局)党组会审议;三是不超标准原则。各类支出严格按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执行,不得超标准开支;四是不突破预算原则。各类支出不得突破批准的预算;五是转账优先原则。原则上使用公务卡和转账结算各类公务开支;六是局领导审批原则。局领导对费用支出预算、内容、方式进行事前把关控制和事后审核;局领导对完成的支出进行最终审签;七是支付中心复核原则。报销支付凭证均由报销人、经办人员、审核人员、领导签字后报送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进行复核,并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复核意见为准,不符合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要求的均不给予报销。以上部门整体收支情况形成决算报表后,均及时在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站http://www.scdongqu.gov.cn/上进行了公示。
(三)绩效自评质量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第一是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其中失业金发放12960人次2297.81万元;失业代缴医保代缴人数12870人次,907.79万元;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补贴40人次,6.55万,一次性扩岗补助25家企业,4.95万元;实施企业稳岗计划,采取“免申即享”模式,全面落实稳岗返还政策,截止12月,已累计兑现稳岗返还1453家,支付金额426.34万元。第二是按时足额发放就业相关补助,其中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81.68万元,社保补贴663.32万元、岗位补贴273.03万元、创业补贴13万元、吸纳就业补贴49.81万元、就业见习补贴463.67万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7.05万元、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111.31万元。
(2)质量指标。一是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全年采取“定向式”“订单式”、线上和线下并举等方式,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群体就业技能培训2222人,创业培训164人,培训合格后推荐就业及分散就业情况较好,就业率达到20%左右;二是2024年全年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针对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就业援助,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上门服务,确保了就业帮扶到家。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经济效益。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提升了辖区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求职素质及自身技能水平,使部分群众培训后实现了就业,增加了个人及家庭的收入;二是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使辖区就业困难对象购买养老、医疗保险的压力减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支出;三是落实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是我区大力开发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动。针对我区就业援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大力实施就业援助,积极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资金为主要内容的“五送”活动,使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业,社区安置就业,增加了家庭收入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效益。我中心积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打造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等工作,是东区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市会议精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狠抓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就业创业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展各项工作,增强了群众满意度,有效促进了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社会效应良好。
四、评价结论及建议
(一)评价结论。
整体支出绩效方面表现良好。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项目实施严格遵循财经法规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支付流程严谨,杜绝了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违规现象。资金使用合理。从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来看,基本达成了年度预期目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971人,完成目标的104.74%,失业人员再就业3679人,完成目标的183.95%,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50人 ,完成目标的162.5%,城镇登记失业率3.79%。在促进就业创业、落实相关政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为推动地区就业创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存在问题。
预算编制有待完善: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亟待提升。就业创业补助项目具有动态性,补贴需依据符合条件对象的申报情况拨付,不定因素多,加大了绩效管理的难度。
整改措施。
1.强化预算编制管理:加强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研究与解读,提前预判政策调整对资金需求的影响。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业务部门意见,结合就业创业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细化预算项目,明确各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绩效目标,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建立预算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政策变化和工作实际,及时对预算进行合理调整,确保预算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匹配。
2.招考或招聘专业会计人员,完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程序,严格考核,提高岗位人员业务素质及思想觉悟、配备专业胜任能力责任意识强的人,从源头上抵御风险。强化财务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做好职务分离。定期轮岗,特别关注会计人员思想水平提高。正确行使会计核算职责权限、把好会计监督关。
3.强化对审核票据岗位人员反腐倡廉的教育,提高岗位责任意识、法律意识,要配备德才兼备人员、实施定期轮岗,强化日常内部审计;严格考核制度,定期实施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