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来源: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阅读次数:
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第一号)
——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22〕22号)、《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攀东府〔2023〕16号)要求,东区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东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街道(镇)、各部门和各级普查机构共同努力,经过广大普查人员两年来的艰辛努力以及全区范围内普查对象的积极配合,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完成前期准备、单位清查、普查登记、事后质量抽查、汇总评估等各项任务,取得重要成果和显著成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及时发文部署,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40个部门(单位)组成的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全面统筹推进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组织实施原则,全区各街道(镇)及相关部门均建立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参与普查工作的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履责,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强化信息共享,提供多方保障,共同推动普查顺利实施。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东区280余名基层普查人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对东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抽取的个体经营户,以及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逐一完成普查登记,根据普查对象的不同类别,相应采集其基本情况、组织结构、人员工资、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生产与消费、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活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数字经济活动、投入产出情况等有关数据。通过这次普查,全面调查了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了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了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东区现代化建设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
按照“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的基本原则,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经普办)深入总结以往普查经验,进一步优化方式方法,突出统筹、改革与创新,切实提高普查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开展先行先试,承担国家专项试点,先期开展单位清理专项行动,承担省级综合试点,为普查实施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建立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普查责任体系,印发系列有关规划、规则、实施方案、预案、办法等,为普查实施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执行方案规定,本次普查采用先单位清查后普查登记方式,通过对东区行政区域内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普查对象类型界定准确、普查单位不重不漏;在单位清查基础上,对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进行抽样调查,对选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同步开展投入产出调查,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的普查对象进行调查。创新技术手段,使用全国统一、集成高效、安全可靠的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平台和手持移动终端小程序,支持普查对象网络自主填报,推进投入产出调查电子统计台账应用,提高普查人员管理与培训信息化水平;东区积极创新应用智能电话调查、大数据辅助等方式提高普查工作质效。广泛宣传动员,坚持百花齐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展普查宣传,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全社会积极支持参与普查,为东区五经普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这次普查,整合优化了统计调查项目,改进了统计制度方法,加强了重点领域统计监测,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深化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向更好地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统计工作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数据质量第一原则,落实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将普查工作纳入区政府专项督察内容。积极配合统计执法检查,压紧压实普查数据质量责任。全区各级普查机构认真执行普查方案,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和问题追溯机制,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指导,组织基层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流程、质量标准进行数据采集与审核,确保源头数据质量。加强对普查数据的质量监测分析,制定数据审核验收方案、专业审核实施细则、数据质量检查实施方案,建立数据审核监测反馈制度,坚持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认真做好数据审核验收。全面加强普查工作指导和质量监管,区经普办联合行业部门深入基层指导入户登记,及时进行业务和技术解答,对3个样本普查小区、159户普查对象进行了数据质量抽查。四川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东区的26户普查对象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东区的4个样本普查小区、80户普查对象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查,结果表明,普查数据质量符合控制标准。
总体来看,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组织实施科学规范有序,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东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东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7922个,与2018年末(2018年是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相比,增长39.0%;从业人员166970人,降低2.2%;个体经营户25898个,从业人员51315人。
——单位基本情况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2023年末,东区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7922个,比2018年末增加2225个,增长39.0%;产业活动单位[1]9175个,增加2432个,增长36.1%;个体经营户25898个,增加9641个,增长59.3%(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
比重(%) |
|
一、法人单位 |
7922 |
100 |
企业法人 |
6992 |
88.3 |
机关、事业法人 |
465 |
5.9 |
社会团体 |
422 |
5.3 |
其他法人 |
43 |
0.5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9175 |
100 |
第二产业 |
1079 |
11.8 |
第三产业 |
8096 |
88.2 |
三、个体经营户 |
25898 |
100 |
第二产业 |
691 |
2.7 |
第三产业 |
25207 |
97.3 |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238个,占28.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38个,占15.6%;建筑业592个,占7.5%。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604个,占4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157个,占23.8%;住宿和餐饮业3718个,占14.4%(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7922 |
100 |
25898 |
100 |
农、林、牧、渔业* |
2 |
0.0 |
- |
- |
采矿业 |
54 |
0.7 |
- |
- |
制造业 |
292 |
3.7 |
405 |
1.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42 |
0.5 |
- |
- |
建筑业 |
592 |
7.5 |
357 |
1.4 |
批发和零售业 |
2238 |
28.2 |
10604 |
40.9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87 |
4.9 |
6157 |
23.8 |
住宿和餐饮业 |
174 |
2.2 |
3718 |
14.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370 |
4.7 |
141 |
0.5 |
金融业 |
42 |
0.5 |
- |
- |
房地产业 |
416 |
5.3 |
111 |
0.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238 |
15.6 |
1005 |
3.9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420 |
5.3 |
88 |
0.3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9 |
0.9 |
22 |
0.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88 |
3.6 |
2309 |
8.9 |
教育 |
274 |
3.5 |
80 |
0.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27 |
1.6 |
156 |
0.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05 |
3.8 |
745 |
2.9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592 |
7.5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2023年末,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66970人,比2018年末减少3792人,下降2.2%,其中女性从业人员58530人。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73910人,减少24090人,下降24.6%;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93060人,增加20260人,增长27.8%。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51315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23722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46525人,占27.9%;建筑业23220人,占13.9%;批发和零售业17194人,占10.3%。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人员19291人,占3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0830人,占21.1%;住宿和餐饮业8738人,占17.0%(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
其中:女性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人)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166970 |
58530 |
51315 |
23722 |
农、林、牧、渔业* |
12 |
4 |
- |
- |
采矿业 |
3064 |
592 |
- |
- |
制造业 |
46525 |
9515 |
1095 |
384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532 |
510 |
- |
- |
建筑业 |
23220 |
4747 |
867 |
168 |
批发和零售业 |
17194 |
7598 |
19291 |
1069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7883 |
1935 |
10830 |
2023 |
住宿和餐饮业 |
3359 |
2104 |
8738 |
4770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436 |
821 |
343 |
166 |
金融业 |
8841 |
5412 |
- |
- |
房地产业 |
6975 |
3419 |
249 |
125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7599 |
2544 |
2286 |
82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3892 |
1216 |
250 |
9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196 |
394 |
74 |
43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029 |
1301 |
5226 |
3170 |
教育 |
7986 |
4786 |
192 |
103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8241 |
5446 |
433 |
25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3105 |
1508 |
1441 |
90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0881 |
4678 |
- |
- |
注:上表数据包含了铁路部门数据。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2023年末,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295.26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1094.91亿元,增长49.8%。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30.55亿元,增加415.72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64.71亿元,增加679.19亿元,增长86.5%。
2023年末,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054.92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550.42亿元,增长36.6%。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227.75亿元,增加221.24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827.17亿元,增加329.18亿元,增长66.1%。
2023年,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141.15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610.26亿元,增长39.9%。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1509.58亿元,增加381.31亿元,增长33.8%;第三产业营业收入631.57亿元,增加228.95亿元,增长56.9%(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法人单位 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 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3295.26 |
2054.92 |
2141.15 |
农、林、牧、渔业* |
0.01 |
0.01 |
0.02 |
采矿业 |
101.89 |
58.46 |
74.16 |
制造业 |
1248.57 |
778.50 |
1064.0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73.93 |
51.31 |
10.42 |
建筑业 |
406.83 |
339.84 |
361.58 |
批发和零售业 |
282.33 |
174.02 |
428.51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1.55 |
35.92 |
51.60 |
住宿和餐饮业 |
11.34 |
8.78 |
5.6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2.67 |
7.79 |
20.36 |
金融业 |
- |
- |
- |
房地产业 |
228.64 |
197.94 |
23.5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570.35 |
338.51 |
54.34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24.22 |
9.20 |
20.12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64.08 |
20.95 |
1.7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70 |
1.56 |
5.74 |
教育 |
22.74 |
6.17 |
4.6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3.63 |
15.28 |
10.45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68 |
1.18 |
4.24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34.10 |
9.50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合计数不包含金融业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注:
[1]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23年末,东区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88个,比2018年末增长63.7%;从业人员51121人,比2018年末下降10.7%。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386个,占99.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个,占0.3%;外商投资企业1个,占0.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50542人,占98.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93人,占0.6%,外商投资企业286人,占0.6%(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88 |
51121 |
内资企业 |
386 |
50542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 |
293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286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54个,制造业292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2个,分别占13.9%、75.3%和10.8%。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4.7%、11.1%和3.1%。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3064人,制造业46525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532人,分别占6.0%、91.0%和3.0%。在工业行业大类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54.5%、23.3%和3.2%(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88 |
51121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2 |
1387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13 |
1058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9 |
619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5 |
110 |
食品制造业 |
6 |
137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2 |
61 |
烟草制品业 |
- |
- |
纺织业 |
1 |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1 |
2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1 |
8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 |
- |
家具制造业 |
3 |
15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 |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11 |
108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4 |
1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 |
804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18 |
1149 |
医药制造业 |
3 |
33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1 |
4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14 |
97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43 |
1540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4 |
27869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3 |
59 |
金属制品业 |
57 |
1191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34 |
385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12 |
1647 |
汽车制造业 |
2 |
76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2 |
17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2 |
3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1 |
2 |
其他制造业 |
- |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7 |
46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41 |
43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3 |
187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4 |
310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5 |
1035 |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24.3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4.2%;负债合计888.2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6.1%。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48.65亿元,比2018年增长24.6%(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424.39 |
888.27 |
1148.65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0.81 |
18.49 |
29.22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64.73 |
37.46 |
40.87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6.35 |
2.51 |
4.07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62 |
0.29 |
1.23 |
食品制造业 |
0.11 |
0.07 |
0.34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0.16 |
0.13 |
0.21 |
烟草制品业 |
- |
- |
- |
纺织业 |
- |
- |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 |
- |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0.00 |
0.00 |
0.00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 |
- |
- |
家具制造业 |
0.01 |
0.00 |
0.01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 |
- |
-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62 |
0.21 |
0.70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01 |
0.01 |
0.01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16.32 |
13.88 |
91.65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24.41 |
9.32 |
15.68 |
医药制造业 |
0.13 |
0.20 |
0.24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0.00 |
0.00 |
0.00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33 |
0.07 |
0.54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13.85 |
8.05 |
19.74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078.28 |
649.79 |
694.7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51 |
0.08 |
1.70 |
金属制品业 |
101.77 |
88.79 |
221.79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1.70 |
1.36 |
1.6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7.44 |
4.60 |
11.51 |
汽车制造业 |
0.54 |
0.86 |
1.20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0.53 |
0.07 |
0.08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0.00 |
0.00 |
0.01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0.00 |
0.00 |
0.00 |
其他制造业 |
- |
- |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53 |
0.33 |
0.38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67 |
0.36 |
0.65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37.20 |
25.65 |
0.13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5.96 |
2.03 |
1.98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0.77 |
23.64 |
8.31 |
注: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资产总计为6万元,负债合计为0.9万元,营业收入为40.2万元;家具制造业资产总计为140.7万元,负债合计为12.9万元,营业收入为14.2万元;化学纤维制造业资产总计为49.5万元,负债合计为29.8万元,营业收入为40.5万元;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资产总计为32.3万元,负债合计为16万元,营业收入为68.3万元;仪器仪表制造业资产总计为20.1万元,负债合计为1万元,营业收入为25.2万元。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粗钢 |
万吨 |
531.55 |
钢材 |
万吨 |
550.24 |
十种有色金属 |
万吨 |
3.27 |
硫酸(折100%) |
万吨 |
0.52 |
烧碱(折100%) |
万吨 |
5.81 |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原煤 |
万吨 |
-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1.20 |
其中:火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1.20 |
水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 |
核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 |
2023年末,东区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578个,比2018年末增长95.3%;从业人员23111人,比2018年末下降43.3%。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578个,占1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3111人,占100%(详见表3-6)。
表3-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578 |
23111 |
内资企业 |
578 |
23111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3.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7.0%,建筑安装业占10.2%,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39.4%。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49.5%,土木工程建筑业占38.1%,建筑安装业占7.8%,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6%(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578 |
23111 |
房屋建筑业 |
193 |
11429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98 |
8805 |
建筑安装业 |
59 |
1814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228 |
1063 |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06.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1%;负债合计339.8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0.7%。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61.5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4.7%(详见表3-8)。
表3-8 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
合 计 |
406.83 |
339.84 |
361.58 |
房屋建筑业 |
333.87 |
276.45 |
314.30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60.89 |
55.89 |
33.70 |
建筑安装业 |
8.62 |
5.14 |
10.13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3.44 |
2.36 |
3.42 |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4]建筑业指标按照法人单位注册地汇总。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23年末,东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2238个,从业人员1719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7%和38.2%。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7.4%,零售业占32.6%。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8.2%,零售业占41.8%(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
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2238 |
17194 |
批发业 |
1508 |
10006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18 |
86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96 |
1850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69 |
415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33 |
160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32 |
456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802 |
5419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304 |
1383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4 |
12 |
其他批发业 |
50 |
225 |
零售业 |
730 |
7188 |
综合零售 |
55 |
2897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137 |
748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80 |
448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51 |
216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40 |
705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76 |
557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162 |
953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89 |
414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40 |
250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4%,外商投资企业占0.04%。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8.3%,外商投资企业占1.7%(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2238 |
17194 |
内资企业 |
2236 |
16900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294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2.3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7.5%;负债合计174.0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6.1%。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8.5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9.5%(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82.33 |
174.02 |
428.51 |
批发业 |
255.28 |
155.32 |
389.85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0.31 |
0.15 |
0.39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68.44 |
17.66 |
49.37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1.58 |
0.94 |
3.64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0.58 |
0.19 |
0.78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5.71 |
4.62 |
11.36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67.72 |
125.13 |
309.38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8.70 |
5.29 |
11.83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0.03 |
0.01 |
0.06 |
其他批发业 |
2.22 |
1.33 |
3.04 |
零售业 |
27.05 |
18.70 |
38.66 |
综合零售 |
9.68 |
9.15 |
12.92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2.34 |
1.61 |
5.32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0.80 |
0.42 |
1.94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0.67 |
0.46 |
0.74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4.46 |
0.60 |
2.28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3.75 |
3.00 |
5.13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3.47 |
2.19 |
6.98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20 |
0.89 |
2.17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0.69 |
0.39 |
1.18 |
2023年末,东区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387个,从业人员744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95.5%和46.7%(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87 |
7449 |
道路运输业 |
294 |
5942 |
水上运输业 |
- |
- |
航空运输业 |
- |
- |
管道运输业 |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28 |
69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54 |
413 |
邮政业 |
11 |
1025 |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外商投资企业占0.3%。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87 |
7449 |
内资企业 |
386 |
7449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1.5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9.4%;负债合计35.9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7.8%。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1.60亿元,比2018年增长175.8%(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51.55 |
35.92 |
51.60 |
道路运输业 |
43.49 |
31.01 |
45.31 |
水上运输业 |
- |
- |
- |
航空运输业 |
- |
- |
- |
管道运输业 |
- |
- |
-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1.45 |
1.12 |
0.69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5.15 |
2.66 |
2.82 |
邮政业 |
1.46 |
1.13 |
2.78 |
2023年末,东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74个,从业人员3359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5.9%和增长14.4%。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40.2%,餐饮业占59.8%。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2.7%,餐饮业占57.3%(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74 |
3359 |
住宿业 |
70 |
1433 |
旅游饭店 |
16 |
304 |
一般旅馆 |
45 |
1096 |
民宿服务 |
8 |
25 |
露营地服务 |
- |
- |
其他住宿业 |
1 |
8 |
餐饮业 |
104 |
1926 |
正餐服务 |
87 |
1776 |
快餐服务 |
4 |
23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8 |
66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3 |
56 |
其他餐饮业 |
2 |
5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74 |
3359 |
内资企业 |
174 |
3359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3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3.5%;负债合计8.7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4.0%。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5.6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0.8%(详见表4-9)。
表4-9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11.34 |
8.78 |
5.66 |
住宿业 |
8.70 |
6.86 |
2.73 |
旅游饭店 |
1.38 |
1.21 |
0.61 |
一般旅馆 |
6.54 |
4.91 |
2.03 |
民宿服务 |
0.17 |
0.12 |
0.06 |
露营地服务 |
- |
- |
- |
其他住宿业 |
0.62 |
0.63 |
0.03 |
餐饮业 |
2.64 |
1.91 |
2.93 |
正餐服务 |
2.53 |
1.84 |
2.62 |
快餐服务 |
0.02 |
0.01 |
0.09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0.01 |
0.01 |
0.06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0.08 |
0.05 |
0.15 |
其他餐饮业 |
0.00 |
0.00 |
0.01 |
注:其他餐饮业资产总计为28.7万元,负债合计为15.4万元,营业收入为74.3万元。
2023年末,东区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368个,从业人员243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28.6%和28.1%(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68 |
2433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6 |
969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55 |
253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97 |
1211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368 |
2433 |
内资企业 |
368 |
2433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6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7.2%;负债合计7.7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2.5%。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6亿元,比2018年增长84.8%(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2.67 |
7.79 |
20.36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15.65 |
5.91 |
12.51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1.66 |
0.58 |
1.76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5.36 |
1.30 |
6.09 |
2023年末,东区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416个,比2018年末增长64.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70个,物业管理企业168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13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6.7%、78.7%和213.9%。
2023年末,东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6975人,比2018年末增长16.4%。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143人,比2018年末下降55.6%;物业管理企业3601人,比2018年末增长28.6%;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692人,比2018年末增长845.3%(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416 |
6975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70 |
1143 |
物业管理 |
168 |
3601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13 |
1692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63 |
506 |
其他房地产业 |
2 |
33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4)。
表4-14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416 |
6975 |
内资企业 |
416 |
6975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东区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228.6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5.3%。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8.33亿元,物业管理企业10.14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52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36.6%、401.8%和485.9%。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97.9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7.2%。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50亿元,比2018年下降6.3%(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28.64 |
197.94 |
23.50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58.33 |
163.93 |
13.93 |
物业管理 |
10.14 |
7.49 |
4.69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1.52 |
0.98 |
2.98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58.62 |
25.54 |
1.85 |
其他房地产业 |
0.03 |
0.00 |
0.05 |
注:其他房地产业资产总计为288.4万元,负债合计为0.5万元,营业收入为520.8万元。
2023年末,东区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231个,从业人员7554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9.1%,下降26.0%。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1.2%,商务服务业占88.8%。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10.9%,商务服务业占89.1%(详见表4-16)。
表4-1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231 |
7554 |
租赁业 |
138 |
828 |
商务服务业 |
1093 |
6726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7)。
表4-17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1231 |
7554 |
内资企业 |
1226 |
7553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1 |
1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4 |
- |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70.3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55.3%。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66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66.69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0.3%和35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38.5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74.2%。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4.34亿元,比2018年增长185.8%(详见表4-18)。
表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570.35 |
338.51 |
54.34 |
租赁业 |
3.66 |
2.32 |
3.35 |
商务服务业 |
566.69 |
336.19 |
50.99 |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23年末,东区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420个,从业人员389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6%和62.2%。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395个,从业人员360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46.8%和71.4%(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395 |
3600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24 |
502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172 |
2343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199 |
755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2)。
表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395 |
3600 |
内资企业 |
395 |
3600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9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6%;负债合计9.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7.5%。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1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6.2%(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22.92 |
9.20 |
20.12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9.08 |
1.59 |
3.61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11.54 |
6.63 |
12.49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2.30 |
0.98 |
4.02 |
2023年末,东区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69个,从业人员119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55.6%和199%。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5个,比2018年末增长200.0%;从业人员869人,比2018年末增长189.7%。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2.9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6.1%。负债合计20.4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68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037.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14亿元,比2018年增长49.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52亿元,比2018年增长196.4%。
2023年末,东区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80个,从业人员300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3.0%和63.3%(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280 |
3005 |
居民服务业 |
136 |
1365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93 |
960 |
其他服务业 |
51 |
680 |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外商投资企业占0.4%。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外商投资企业占0.1%(详见表5-5)。
表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
合 计 |
280 |
3005 |
内资企业 |
279 |
3003 |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2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5.0%;负债合计1.56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0%。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52.1%(详见表5-6)。
表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
合 计 |
3.70 |
1.56 |
5.74 |
居民服务业 |
1.22 |
0.39 |
1.97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1.30 |
0.72 |
2.65 |
其他服务业 |
1.18 |
0.45 |
1.12 |
2023年末,东区共有教育法人单位274个,从业人员798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9.7%和增长2.8%。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72个,比2018年末增长16.1%;从业人员5844人,比2018年末增长6.2%。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9亿元,比2018年增长22.3%;负债合计4.97亿元,比2018年增长27.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比2018年增长115.7%。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7.25亿元,比2018年下降27.1%。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4.59亿元,比2018年增长23.1%。
2023年末,东区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127个,从业人员824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0%和增长47.2%。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9个,比2018年末增长5.4%,从业人员5275人,增长22.7%。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73亿元,比2018年增长242.10%;负债合计6.18亿元,比2018年增长153.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45亿元,比2018年增长255.4%。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1.90亿元,比2018年增长23.8%。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6.12亿元,比2018年增长18.8%。
2023年末,东区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305个,从业人员310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5.6%和增长55.3%。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82个,从业人员238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8.2%和增长70.1%。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48亿元,比2018年下降2.3%;负债合计0.98亿元,比2018年下降6.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4亿元,比2018年增长73.1%。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2亿元,比2018年下降25.5%。本年支出(费用)合计1.43亿元,比2018年增长25.4%。
2023年末,东区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592个,比2018年末下降7.9%,从业人员10881人,下降2.8%。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的本年支出(费用)合计56.02亿元,比2018年增长52.6%。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部分新兴产业基本情况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2023年末,东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7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5%。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3%;新材料产业1个,占14.3%;绿色环保产业5个,占71.4%。
2023年末,东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4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2.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42.9%;数字创意产业3个,占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1.4%。
2023年末,辖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1个,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6%。
2023年,辖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亿元;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0.25%。
2023年末,东区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7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6%。其中,信息服务6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35.3%;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5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4%。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94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13.6%。
2023年末,东区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597个,从业人员4668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制造业4个,占0.7%;数字产品服务业147个,占24.6%;数字技术应用业313个,占52.4%;数字要素驱动业133个,占22.3%。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制造业20人,占0.4%;数字产品服务业1104人,占23.7%;数字技术应用业2392人,占51.2%;数字要素驱动业1152人,占24.7%。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制造业0.09亿元,占0.2%;数字产品服务业5.02亿元,占15.9%;数字技术应用业19.75亿元,占62.5%;数字要素驱动业6.75亿元,占21.4%。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3个,比2018年增长30.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0%。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864人年,比2018年下降30.0%。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6.25亿元,比2018年下降19.9%;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55%。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28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6件,分别比2018年降低45.7%和39.4%;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4.2%,比2018年增加4.6个百分点。
2023年末,东区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788个,从业人员509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23.5%和45.6%;资产总计16.7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2.4%。
2023年末,东区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92个,从业人员429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3.3%和53.5%;资产总计15.2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80.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37亿元,比2018年增长207.2%。
2023年末,东区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96个,从业人员797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19.3%和上升13.8%;资产总计1.54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7.1%;全年支出(费用)1.54亿元,比2018年上升14.9%。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高技术制造业: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高技术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中R&D投入强度相对高的制造业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6大类。
[4]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5]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6]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7]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8]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9]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10]公报中部分指标增速以普查方案中计量单位计算。
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
——分区域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攀枝花市东区统计局
攀枝花市东区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28日)
根据攀枝花市东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东区分区域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街道(镇)是:东华街道2752个,占34.7%;炳草岗街道2586个,占32.6%;银江镇801个,占10.1%。
按街道(镇)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表7-1 按街道(镇)分组的法人单位数和产业活动单位数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7922 |
100 |
9175 |
100 |
大渡口街道 |
757 |
9.6 |
864 |
9.4 |
炳草岗街道 |
2586 |
32.6 |
3006 |
32.8 |
弄弄坪街道 |
669 |
8.4 |
783 |
8.5 |
瓜子坪街道 |
357 |
4.5 |
438 |
4.8 |
东华街道 |
2752 |
34.7 |
3181 |
34.7 |
银江镇 |
801 |
10.1 |
889 |
9.7 |
2023年末,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街道是:东华街道46918人,占28.2%;炳草岗街道43662人,占26.2%;弄弄坪街道43026人,占25.8%。
按街道(镇)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表7-2 按街道(镇)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166536 |
58447 |
大渡口街道 |
14305 |
6503 |
炳草岗街道 |
43574 |
17201 |
弄弄坪街道 |
43068 |
10152 |
瓜子坪街道 |
8309 |
2413 |
东华街道 |
46939 |
18844 |
银江镇 |
10341 |
3334 |
注:按街道(镇)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据未包含铁路部门数据。